个人就业证明写法如下:
1、标题位置一般写就业证明或者个人就业证明;
2、下一行顶格先写明抬头,即某某街道社会保障所;
3、正文部分写兹证明某某在某个时间于某地点就业,以及就业的方式和雇用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4、落款处签名写日期。个人就业证明需要有完整的内容和正确的格式才规范。
贵阳市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贵阳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劳动力。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劳动力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外来劳动力,是指无贵阳市常住户口,年满十六周岁,要求在本市就业的非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贵阳市劳动行政部门是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的主管部门。
计委、财政、物价、公安、工商、民政、城管、卫生、计生委、建委、经委和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等,根据法定的职责,协同劳动行政部门做好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工作。
第五条外来劳动力在本市就业,依照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第六条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
(一)宣传国家劳动法律、法规;
(二)核发就业证;
(三)指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合同鉴证手续;
(四)对外来劳动力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外来劳动力的人身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章就业登记及用工管理
第八条外来劳动力在本市就业,应当持《身份证》、原常住户口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和贵阳市《暂住证》,育龄妇女必须持有原常住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生育状况证明,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就业证,持证在本市就业。
第九条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劳动力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持有效证件的外来劳动力;
(二)必须是允许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工种(岗位);
(三)提供符合规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四)具备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提供法定的保险、福利待遇的能力。
第十条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劳动力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用工登记用工年审等有关手续。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批准。
第十一条使用外来劳动力,按工种(岗位)技术含量高低、劳动强度大小和工作环境优劣分类进行管理。一类工种(岗位)严禁使用;二类工种(岗位)经批准方可使用;三类工种(岗位)允许使用;具体工种(岗位)分类名录,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按国家规定另文公布。
第十二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二类工种(岗位)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劳动行政部门根据使用人数向用人单位收取“再就业解困资金”,收取标准按用人单位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40%计算。“再就业解困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和帮助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的再就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单位以及外来成建制单位,须按季向劳动行政部门缴纳外来劳动力“调节费”,每月缴纳标准为实际支付外来劳动力工资总额的1-3%。收费手续由市劳动行政部门按规定向财政、物价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劳动力,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外来劳动力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章劳动报酬及职工安全卫生
第十七条外来劳动力的工商,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足额并以货币形式发放,并纳入工资基金手册管理。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必须对使用的外来劳动力进行培训教育。从事技术工作的,必须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可由企业或专门的职工培训机构组织承担,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技术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为外来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劳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在有毒有害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场所和环境工作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加强对外来女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第二十一条外来劳动力应当依照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合同完成劳动任务,自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二十二条外来劳动力从事有健康要求的食品、服务工作,必须经卫生部门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外来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或职业中毒,用人单位必须组织抢救,并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第二址四条外来劳动力在合同期限内因工伤、残或者死亡的,其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负责。
第二十五条外来劳动力在合同期限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其停工医疗期限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在医疗期内医疗待遇与在职职工相同。伤病假期间,由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当地职工困难救济费标准发给生活补助费。
第二十六条外来劳动力病伤痊愈,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或医疗期满尚未痊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连续工作满半年以上,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按本人三个月的工资一次性发给医疗补助费。对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由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的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一)使用外来劳动力未办理《就业证》的,责令限期补办,限期内不补办的,按每使用壹人,每月处以用人单位50元的罚款,并限期补办手续。
(二)一类工种(岗位)使用外来劳动力的,按每使用壹人,处以用人单位5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清退。
(三)二类工种(岗位)未办理审批手续而擅自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到期仍不补办手续的,按每使用壹人,处以用人单位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清退。
(四)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劳动力未办理用工登记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到期仍不补办的,按每使用壹人,处以用人单位100元的罚款,并限期补办用工登记手续。
(五)用人单位在规定年审时间内,未办理用工年审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到期仍不补办的,按每使用壹人,处以用人单位100元的罚款,并限期补办用工年审手续。
(六)用人单位使用外来劳动力未订立(续订)劳动合同或者合同未鉴证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到期仍不补办的,按每使用壹人,处以用人单位50元的罚款,并限期补办手续。
(七)违反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到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外来劳动力违反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赔偿额20%以下的罚款。
(九)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外来劳动力工资,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并由用人单位给予拖欠工资1-5倍的经济补偿。
(十)用人单位拒缴“再就业解困资金”和“调节费”的,按日加收应缴金额2的滞纳金,并责令限期补缴。
第二十八条行政罚款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对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服的,可按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或者不提行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秉公执法,有徇私舞弊、索贿受贿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全文3.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