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股权转让中委托人法律责任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一般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代理人应承担全部责任。第二种情况根据内容造成的损失及关联性...
1、股权转让中委托人法律责任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一般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代理人应承担全部责任。第二种情况根据内容造成的损失及关联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股权代持突破了出资人、股东身份、股权的特定联系,影响了交易的安全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给各方权益都带来的法律风险如下: 1.对隐名股东即实际投资人的风险 ( 1)隐名股东主张股东身份(显名)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 2)隐名股东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存在法律障碍。 ( 3)代持股权被转让或被质押,善意第三人将优先于隐名股东受保护。 ( 4)显名股东成为被执行人时,为保护债权人,代持股权可以作为被执行财产。 2.对显名股东即代持人的风险 ( 1)债权人依法请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时,显名股东面临承担清偿责任风险。 ( 2)显名股东会面临难以退出公司的风险。 3.对公司及外部人的风险 ( 1)公司易卷入讼累。 ( 2)以人合性为基础的有限公司股东之间的信任会受到破坏,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 ( 3)股权代持无益于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 风险提示:在代持协议开始履行前,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实际出资人难以确立股东身份的情形; 2、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情形; 2、名义股东应当注意,债权人追索。若存在,则名义股东需要承担补缴出资的义务。 具体法律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三)》第二十四条。
1.股权代持协议的法律效力被否定的风险。 2.显名股东恶意侵害隐名股东权益的风险。 3.隐名股东难以确立股东身份、无法向公司主张权益的风险。 4.显名股东的债权人针对显名股东股权强制执行的风险。
1.协议的合法性 目前,司法解释认可了一般情况下代持协议的合法性,但是如果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则协议仍将被视作无效。 2.条款约定不明 目标公司的股权在未来存在多种变化的可能性,代持协议应当预见到这些可能发生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约定。 3.实际出资人难以确立股东身份的风险 虽然司法解释肯定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效力,但是投资权益并不等同于股东权益,投资权益只能向名义股东(代持人)主张,而不能直接向公司主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出资人想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法律认可的股东,光凭一纸代持协议是不够的。根据司法解释,必须经过公司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实际出资人方可向法院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4.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风险 在一般的股权代持关系中,实际出资人在幕后,名义股东则在台前代为行使股东权利,面对各种诱惑,很可能出现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的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46人已浏览
1,316人已浏览
262人已浏览
16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