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慈善组织应当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与此相对应,志愿者也应当按照要求履行相关的义务。根据《志愿服务条例》的有关规定...
志愿者是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根据《慈善法》以及《志愿服务条例》的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志愿活动时,应当保障志愿...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慈善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表彰制度,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志愿服务条例》对此进行进一步明确:一、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二、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志愿服务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三、对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四、国家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五、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享有以下权利:(一)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志愿服务组织;(二)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能力等条件,选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四)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五)获得与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联合国志愿者组织是联合国以志愿者精神为基础,建立的为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世界性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精神是人们迎接发展挑战,改变发展的步伐和本质的有力手段。通过增强信任、团结和公民互惠,创造参与的机会,它得以惠及个人与社会。联合国志愿者组织通过多种形式为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它呼吁对志愿者的认可,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将志愿者精神融入到发展规划中,并在世界范围内动员起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包括有经验的志愿者。联合国志愿者与中国的志愿者精神为了支持联合国系统的运作,联合国志愿者组织于1981年在华成立,并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管理下,持续的为发展事业做贡献。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250位中国和国际联合国志愿者为联合国在华运作服务,并有近200个中国志愿者为35个国家的减贫、微观经济、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艾滋病防治、移民及非政府组织发展做出贡献。志愿者精神也一直涵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文化一直强调家庭与社区观念,这对中国的志愿者们产生了长足的影响。自公元前4世纪起,孟子和许多其后的哲学家都强调“仁”、“与邻为善”及“社会理想”。这些都与现代志愿者精神息息相关。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人民服务”和“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就一直为中国人所崇尚,并成为当代中国志愿者精神的先驱。在政府的支持下,志愿者精神日益受到社会的认可。2008年,奥运会动员了170万志愿者,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这是对中国当代公共服务精神的认可。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24人已浏览
4,804人已浏览
3,147人已浏览
6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