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2024-11-10
1、即时解除及法律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六种,包括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拒不改正、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证明劳动者是否“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需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明确哪些行为被认定为违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罚款措施。这样,劳动者就能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从而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 2、预告解除及法律风险 在符合预告解除的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方可解除合同。预告解除的情形包括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且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法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等。 需要注意的是,预告解除需满足法定形式、法定通知期限和法定送达要求。否则,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例如,用人单位未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未在规定期限内通知劳动者,劳动者主张预告解除的,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法律风险。 3、经济性裁员及法律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时,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并制定裁减人员方案。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并在六个月内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经济性裁员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此外,企业经济性裁员往往涉及规模裁员,容易引发集体诉讼,从而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 4、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法律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且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能力、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具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仍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等。否则,可能会产生法律风险。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