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不经预告而直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有四种,分别为: 1.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
在以下情形下,企业有权无需事先通知,即能单方面解除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首先,当员工行为存在严重过失时;接着,如果员工行为不构成严重过错但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向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投诉是最简单的方法,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果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支付令。 3、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5、在要求工资的同时,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不是重大事故,法院不会判决这类雇佣关系的纠纷。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工亡待遇标准: 1. 丧葬补助金: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个月。 2.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3. 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 配偶: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的40%。 其他亲属: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的30%。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上述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上述待遇。 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标准: 1.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 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 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 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2人已浏览
323人已浏览
46人已浏览
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