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
可以的,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特别提示:用人单位须对劳动者不符合录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员工严重失职时劳动合同能被解除。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职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里,因劳动者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的“重大损害”,单位应通过规章制度进行书面形式量化,比如:达到10000元则为“重大损害”,方可以作为“重大损害”的标准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否则,一旦劳动者持有异议,裁判者可能会因无相关依据而导致对损害程度产生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影响到对单位解除合同是否合理的裁判。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满足三个要件。 一是严重失职,指劳动者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到达了严重程度; 二是营私舞弊,指劳动者为了谋取私利,违背职业操守,采取欺诈等手段。 其次,给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何为重大损失,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原劳动部出台的《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劳办发[1994]289号)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本条中的‘重大损害’由企业内部规章来规定。 因为企业类型各有不同,对重大损害的界定也千差万别,故不便对重大损害作统一解释。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其规章规定的重大损害进行认定。”严重失职、重大损害的判定标准主要依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规定。 具体个案审查中,裁判机关基本依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对严重失职和重大损失的规定,综合考量劳动者的失职行为、用人单位本身存在的经营风险以及损害程度的因果关系,辅之以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判断。 再次,行为和结构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不能当然的认为劳动者造成了重大损害,就认定劳动者存在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行为,因为劳动者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失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可能有单位的监督失当、客观因素等。 通过上述理由我们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必须要至少证明劳动者的职务,损害的界定等,若没有类似前提,用该理由解除难度将非常大。 风险提示: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9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3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