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今,许多劳动者都感到困惑,如果在怀孕期间被公司解雇,他们该怎么办?根据法律规定,怀孕期间,公司不能无理由地解雇员工,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关于员工在被公司辞退时能获得怎样的补偿待遇,具体如下: 1. 在公司工作满一年的员工,将获得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2. 服务期达到六个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女职工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以下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除了上述情况外,用人单位在女职工孕期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也就是辞退怀孕女职工,则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此时,女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女职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女职工支付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二十一条规定: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1、员工被迫辞职的,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权。如果属于依法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向其支付补偿金;属于单位违法解约的,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约或者支付赔偿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就业歧视 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学习方式、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就业歧视的类型有: (1)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2)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3)职业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劳动力即使完全有能力胜任,却因非经济的个人特征而导致被限制或禁止进入某些职业,或者被排挤到同一职业中的过低层次的位置上。 当遭遇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寻求的救济途径有: 1.举报投诉: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窗口、12333(人社局)、12351(中华全国总工会)热线等渠道,对就业歧视进行举报投诉。相关部门将采取谈话、对话、函询等方式,开展调查和调解,督促限期纠正。拒不接受约谈或拒不改正的,将被依法查处,并向社会曝光。 2.申请调解:通过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窗口,或在“掌上12333”软件上申请劳动者调解,申请相关部门介入并调解与用人单位间的矛盾纠纷。 3.司法救济: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可要求继续工作或直接赔偿;同时可针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人已浏览
34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