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工伤职工停工休假治伤期间,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全勤的工资福利待遇。虽然用人单位发的工资福利待遇可能有所不同,但工伤职工上个月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受...
一、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如果为用人单位工作,有两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 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私人用人单位的员工如果想要离职,可以随时离开。如果雇主拖欠员工的工资,员工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不过,协商并不能通过仲裁或诉讼来解决。即使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雇主也要赔偿员工的双倍工资。 如果雇主拖欠员工的工资,员工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处理:首先,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举报,请求依法处理。如果劳动监察大队限期内仍未解决问题,员工可以报警,并追究老板的刑事责任。如果工资拖欠事实没有确凿证据,员工需要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问题。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员工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根据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雇主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根据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其支付赔偿金:一是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二是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三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四是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仲裁的时效为1年。 1. 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在立案时,需提供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以及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 提交材料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立案。然后为双方安排举证期、答辩期,进行开庭审理,之后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仲裁委员会将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60天内结案。对裁决书不服的,劳动者可起诉到法院。 3. 劳动者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可以不请当地律师代理。请专业人士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并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等法律文书。在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妨碍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如果员工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他们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机构处理的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而产生的纠纷;因签订、执行、更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争议;未获得雇佣资格或离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工作时间、休息日、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及劳动保险等有关的纠纷;以及涉及工资、工伤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经济利益的问题。当然,如果有其他劳动纠纷,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具体规定还需查看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4人已浏览
14人已浏览
53人已浏览
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