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实际操作中,仅签署保密协议而未签订劳动合同时是不可行的。保密协议旨在规定当事人不得向任何非指定第三方向外披露特定的机密信息,但不具备劳动合...
讨要工资当然不能超过劳动仲裁一年的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定金规定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正)14号)第3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如果根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 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60日期限为由, 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 当事人不服, 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 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 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这一规定赋予了人民法院最终确定申请仲裁时效的权力。根据国务院令第117号《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 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这一规定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时效中止的规定冲突, 根据后法优于前法,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生效后应当以其为准, 不再援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关于这个问题规定。 也就是说, 在遇到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致使当事人不能依照时效规定申请仲裁的情况下, 将适用时效中断制度。时效期间从时效中断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后, 在合并计算的时效期间内, 当事人申请仲裁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而继续计算后超过时效期间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不予受理。
在提起劳动仲裁争议时,并不强制要求提交劳动合同作为唯一证据。实际上,为了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实存在着雇佣关系,除了双方签署的劳动合同之外,其他诸如工资支付凭单或者交易记录、社保费用缴纳的相关文件、日常考勤记录等等同样具备同等效力。
根据《仲裁法》第十八条,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因此,如果不明确同意进行仲裁,则仲裁机构无相应管辖权。此复!这就是未签订仲裁协议裁定书的详细情况。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人已浏览
31人已浏览
616人已浏览
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