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995年《劳动法》实施以来,原来的“临时工”的概念一般不复存在,因此应将该“临时工”理解为单位的聘用人员。 1996年《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
在确定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时,其金额将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服务的年限来确定,以每满一年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款。如果员工在公司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所提供的情况,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企业决定辞退员工时,通常会提供相应的薪酬赔偿。但是,如果员工存在主观过失,则可以将其视为例外情况。 如果企业采用“劝退”的方式来解决员工问题,实际上就构成了违法解约行为,因此需要对员工进行经济性的赔偿金支付。这笔费用根据员工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进行计算,基本原则是:每满一年的服务期需支付该员工的月工资标准的一次性支付。 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员工,应将其计算为整年份,而对于担任期间少于六个月的员工,则应支付其半个月的相应工资。至于所说的月工资,指的是员工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前12个月的平均薪酬。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员工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1、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法律目前无临时工这个概念,都是一样的劳动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即使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培训或调整岗位后仍然无法胜任的,可以支付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 3、未经以上程序,直接以工作质量问题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应该支付赔偿金(工作1年支付2个月工资); 4、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需提交的材料: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部分地区还需要提供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 5、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劳动仲裁委不收费。然后给双方举证期;之后开庭审理,并且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我们可以起诉到法院; 6、可以不请当地律师代理,自己亲自处理,我可以为你提供远程指导(相关法律文书我写好发给你后,你打印即可),一样能胜诉;n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9人已浏览
19人已浏览
317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