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工伤保险等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在职业病防治中,相关单位要进一步保护工人的健康及权益,明确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及离岗后的医学随访,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体检应视为正常出勤,并承担相应费用。劳动者离开原岗位或原用人单位后,两年内出现疑似职业病症状的,可向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诊断。经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职工,认定为工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其他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针对劳动者患有职业病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些什么,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合同主体要明确,劳动者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同中。 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 4、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 5、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是现金还是通过银行支付到账户中。 6、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 7、社会保险约定。 8、不要签空白合同。 9、劳动合同盖章后,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要各自保管一份原件。
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 (2)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如标准工资是多少?有没有奖金?奖金是根据什么标准发放的?这些内容一定要在合同中体现,不要轻信老板的口头承诺。 (4)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法律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仅约定试用期的合同是无效的。 (5)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 (6)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 (7)社会保险约定。有的企业以“不办社保可以多领工资”的说法,来误导劳动者主动选择放弃社保。特别提醒劳动者:对于社保问题要有长远的考虑,工作时间越长,这个问题就越大,它涉及到养老、医疗和工伤问题;一旦发生工伤意外等,最快速的解决方式是先通过劳动者购买的社会保险,快速选择走工伤保险补助的绿色通道救死扶伤。因而,有了社保就等于有了保障。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