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犯罪较重,可能会被判无期徒刑等重刑。对于无期徒刑,属于死刑后第二大重刑,并且根据字面上的意思,很多人以为无期徒刑会一直坐牢,在监狱中度过剩下的岁月。那么,这时候就要确定无期徒刑的规定。
首先,被判无期徒刑不同于终身监禁,并且接受无期徒刑处罚时,犯罪人可以通过积极改正得到减刑,甚至假释,届时即可以及时回归社会。
其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所以,被判无期又减刑后的实际刑期,最低刑期是十三年。
最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实际执行刑期达十三年的,符合条件的,可以假释,提前回归社会。
不过,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所以,犯罪人被判无期徒刑后,可以及时改正,通过立功等表现,申请减刑或者假释,便可以及时回归社会。
当然,如果有犯罪人还没被判刑,但根据罪名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那么涉及的罪刑较重。如果案件还存在疑点,或者犯罪人还有减轻刑罚的情况的,建议可以在必要时找个专业律师进行辩护。
一、不得假释的情形有哪些?
不得假释的情形有:
1、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对实施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的犯罪人;
3、对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暴力犯罪分子,即使减刑后其刑期低于十年有期徒刑的。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全文76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