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时间回溯到2013年11月30日晚8时30分许,杜某搭载周某驾驶的小车行驶在长沙的马路上。杜某刚满18周岁,步入大学不到3个月,是长沙一所大学的大一新生,这天是周末,她在外面玩耍一天,坐车返校。小车平稳行驶,路灯明亮,马路宽敞,车也不是很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祸却不期而来……
在杜某搭载的小车由北而南行驶的时候,同一条马路上,蒋某驾驶着小车由南向北驶来。两车相向而驶,本当相望而过,可两车即将相遇时,意外发生了。
在蒋某车辆前面,行驶着一辆越野车。越野车的终点是路边一个小区,此时正减速左转准备驶入。由于蒋某车速较快,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又没有留意到前车已减速左转,等他意识到危险来临紧急刹车的时候,已经晚了,车子一头撞上越野车,来了个亲密接触。追尾后,由于车速较快,蒋某的车未能停住,而是向左漂移,越过了道路正中的双黄线。此时,周某驾车搭载杜某正好驶来,如此突然的险情,根本反应不及,结果,蒋某的车与周某的车又撞到了一起。三车不同程度受损,而杜某、周某和蒋某也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
伤者很快被送到附近的医院救治,其中杜某的伤情最为严重,经诊断,其左肩峰骨折、左尺骨骨折,后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其伤情为轻伤,构成十级伤残。杜某躺在病床上,应由肇事方垫付的医药费迟迟不见踪影,三车相撞,各自都摆出不担责的理由,谁都不愿意率先承担责任,没办法,杜某父母只得自行解决。12月20日,住院治疗20天,花费3.5万余元医疗费后,杜某出院了。
这场交通事故,把杜某的生活完全打乱,课自然上不了,课余时间兼职的家教,也不得不中途放弃。伤筋动骨一百天,出院不等于痊愈,杜某从学校请了假,慢慢地调养身体。课可以请假不上,考试却不能耽误,功课荒废不少的杜某直接参加了期末考试,纵使基础不错,可终究一个多月未上课,还是挂了两科。事情已经这样了,也只能接受现实,挂了还有机会补考,杜某不停地安慰自己。把学校的事情处理好,此前搁置的索赔事宜提上日程,肇事方一直没有进行赔偿。
2014年1月,交警大队作出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蒋某驾驶车辆时车速过快,疏忽大意且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周某、杜某和越野车司机无责任。
拿到交通事故认定书,杜某索赔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原来,进入大学后,这个懂事的孩子没有闲着。杜某是学美术的,踏入大学校门不久,就经人介绍谋到一份家教工作,为两名男孩进行美术方面的启蒙教育。杜某与雇主张女士签订了书面的家教协议,约定自2013年9月25日至2015年9月25日(寒、暑假除外),她每周五晚上、周日下午分别为两个男孩进行4个小时的家教,每小时100元,一个月3200元,月底付清。自协议签订后,她就开始履行义务,已经当了2个月家教,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她的家教生涯戛然而止,这每个月3200元的损失,不就是误工费吗?
协商来协商去,迟迟得不到满意结果。2015年初,杜某一纸诉状将蒋某、越野车司机及二车分别投保的两家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各项损失142000元。起诉状附录的损失清单中,4个月共12800元的误工费记录在列,数额不大,却显然是案件争议的焦点。
【法律解读】
我国民法典规定,年满16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主要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换言之,一个年满16周岁的公民就可以工作,可能有误工费了,何况杜某虽系在校大学生,但兼职家教时,已年满18周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对杜某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事实予以认定。
损害赔偿案件中,特殊群体的误工费问题往往容易引起争执,像本案这样,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误工,各方当事人基于自身不同利益考虑,就有着不同的意见。面对分歧怎么办?对于特殊群体的误工费认定,有没有一定之规?对此,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确有误工,确有损失的,应当支持。课余兼职,只要行业正当,确有收入,误工损失就当认定。此外,退休职工的误工费也当适用这一原则,如果退休后继续劳动工作,误工费同样应当支持。
其次,没有工作,不意味着没有误工费。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是有劳动能力的,受伤前是家庭主妇,不等同她这一辈子都当家庭主妇,受伤阻碍了其再工作的能力。同时,家庭主妇付出的劳动为其他家庭成员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增加家庭收入作出了贡献,其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的付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审判实践中,家庭主妇的误工费请求一般也能得到支持。再有就是无业人员,除非较长时间没有从事一定工作且“不想工作或者没有工作机会”的可能性较大时,才可以不支持其误工损失主张,否则,仍应结合受害人的知识技能、之前的工作状况以及治疗期间等因素综合判定受害人是否存在误工损失。
全文1.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