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否通过公证确认不赡养父母的协议约定
不能通过公证确认不赡养父母的协议约定。
子女赡养父母既是法定责任义务,又是中华传统人伦美德与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既支持又保障。
对于不赡养父母协议或父母主动免除子女赡养义务的协议申请公证的,公证处都不会受理这种违法和有悖于人伦道德与公序良俗的公证事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三条
公证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不真实、不合法的事项出具公证书;
(二)毁损、篡改公证文书或者公证档案;
(三)以诋毁其他公证机构、公证员或者支付回扣、佣金等不正当手段争揽公证业务;
(四)泄露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五)违反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公证费;
(六)法律、法规、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二、赡养协议的内容
赡养协议的内容有:
1.表明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的说明;
2.被赡养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赡养人的身份信息;
3.赡养的方式,比如每月给多少赡养费;
4.双方签名进行确认。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三、赡养纠纷的起诉程序
赡养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1.确定管辖法院;
2.向法院提交起诉状;
3.按照法院要求提交费用和证据资料;
4.法院进行审理并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n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全文93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