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执行第三人财产
不管是民事审判还是刑事审判,在审核活动的最后都会宣读判决书,案件最后流程就是依据判决执行。对于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那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但有能力而拒不依据法院判决、裁定执行,可能会强制执行,甚至还可能触犯刑法。根据《刑法》第313条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二、什么是第三人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并因而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所以第三人可以通过自己申请和法院依职权通知两种途径参加到他人已在进行的行政诉讼中来。
一般来说主要由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以及第三人这三大类组成,但是和一般的民事诉讼不同的是,行政诉讼的被告一方一般都是国家机关,所以在进行诉讼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多的注意点的,而且在行政诉讼当中还存在共同诉讼人,这与民事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基本上是类似的。
三、法院执行第三人财产有什么规定吗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执行第三人财产,根据法律的规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有些情况下,人民法院所执行的财产不仅局限于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还可以对第三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所谓第三人是指案件当事人以外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然而法院执行第三人的财产毕竟不同于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因此在对第三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时候,首先要对第三人的财产应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第三人的利益不因法院的执行受到无辜的损害。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涉及第三人财产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法院在执行时应严格按照这一规定去操作,确保法律的权威,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保护。
全文84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