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诉讼保全的当事人可以口头或书面提交申请书,但必须明确列出申请保全的具体措施。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检查、冻结、提取和拘留等,当事人要求法院在申请书上说明哪些措施时,必须明确。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是立案还是保全。保全分为两种,即诉讼前保全和诉讼中保全。申请诉讼保全的当事人一般以书面形式提交申请书。但是,特殊情况下,如果书写确实困难的当事人可以口头提交,人民法院记录附件,申请人签字盖章。财产保全措施有检查、检查、冻结、提取、拘留等,当事人要求法院在申请书上说明哪些措施,必须确定。具体来说,不能模糊其词。否则法院可以不受理。
财产保全措施包括哪些?
财产保全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当事人遭受损失,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措施。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财产保全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1. 查封: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查封,禁止当事人处分或转移该财产,以确保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
2. 冻结: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冻结,禁止当事人处分或转移该财产,但当事人可以申请解除冻结。
3. 划拨:法院依法将当事人的财产划拨给第三人,用于清偿债务或解决纠纷。
4. 变卖:法院依法将当事人的财产变卖,用于清偿债务或解决纠纷。
5. 评估:法院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作为财产保全的依据。
6. 拍卖:法院依法将当事人的财产进行拍卖,用于清偿债务或解决纠纷。
7. 轮候执行:法院将当事人的财产采取轮候执行措施,确保在案件审理期间,当事人不能处分或转移该财产。
8. 强制执行:法院依法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强制当事人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
总之,财产保全措施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在财产保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法院应依法进行,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财产保全措施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财产保全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情况至关重要。法院在实施财产保全措施时,应依法进行,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条适用条件和程序
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第一百零一条诉前财产保全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