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为什么要确定绿色原则
从1954年首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至今,我国终于迎来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5月28日下午,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之所以确定绿色原则,其主要原因在于民法典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
民法典中不仅在总则中确立了绿色原则,而且在分则中规定了相关主体的绿色发展义务,提出了绿色发展的行为要求,规定了保障绿色发展的责任制度,进而形成了系统化的绿色原则、制度和规范。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民法典不是零星点缀的“绿色”,而是贯彻始终的“绿意盎然”。民法典中确立绿色原则并且通过一系列得力措施保障其实施,必将有助于树立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这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绿色原则”的确立究竟有什么具体改变
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认为,民法典的“绿色原则”为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实现了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飞跃。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是从长计议,从长远考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呼唤并急需这样的法律来支撑我们保护生态环境,这也是顺势而为;也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加有信心,走好我们的路。”
“我的理解是,这次民法典的‘绿色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具体实践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一种体现。”全国政协委员徐星表示。“我国过去4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有伟大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党中央近几年来的工作重点包括上面讲的‘绿色原则’涉及的环境问题以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社会公平问题,这两大问题的解决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例如,“绿色原则”的落实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其中包括产业方向。徐星认为,一个值得讨论的方向是推动“电商经济”(包括网上购物和餐饮外卖等方面)在“绿色原则”方面的落实。“目前‘电商经济’一方面大量增加了包装材料,带来了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传统商业,潜在造成更多传统商业资源(如商场、餐馆建筑)的闲置,这些都是需要在民法典具体落实上进行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落实绿色原则要在细化上下功夫
通常来说,一部法律的第一章“基本规定”,都会对立法宗旨、立法原则等重要内容加以明确,各分编中的规定都应当符合基本原则所确立的价值取向。
民法典中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为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限制。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徐丽桥看来,这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遵循依据。坚持“绿色原则”,储存绿色资本,可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环保理念的不断完善,以此达到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臧继辉认为,在民法典内用专门的篇幅和章节规范国人的环保生态行为,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要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具体体现;同时是国人面对地球有限资源清醒认识后最务实的动作,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长久富裕道路决心和魄力的具体体现。因此,落实“绿色原则”,于你于我,于国于民,于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都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