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父母有多少责任?
1。青少年犯罪的父母有多少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
未成年人犯罪的父母应当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父母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给国家、集体或者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照民法的相应规定,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
2。法律监督责任
父母对未成年人犯罪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负有法律监护责任。父母怠于行使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着深刻的客观背景,主要受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各种社会因素的缩影,家庭教育、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家庭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家庭不完善,子女不守纪律不健康的家庭往往压力大,生活紧张。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享受不到应有的幸福。现在独生子女多了,一些家庭放纵、放纵孩子,放任孩子,助长了孩子任性、任性、溺爱、放纵,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扭曲,形成自私、任性、傲慢等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懒惰、粗鲁、贪婪等缺乏独立生活能力,造成社会困难,长期溺爱、溺爱也会形成未成年人极端的“自我中心”意识,未成年人从个人角度看,不放弃。在升学教育和应试教育模式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只注重智育,忽视德育特别是法制教育,重教轻育人。一些学校形成了重文化知识轻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许多中小学生因为讲衣食住行,普遍不愿工作。他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组织纪律不严,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学校感到厌恶。一些学校不重视对后进生的管理和教育,以“甩掉包袱”的错误方式将后进生推向社会,使其处于犯罪的边缘。社会原因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不断滋生。不良的社会风气加剧了青少年的个人主义、自私倾向,进一步毒化了社会风气,进而影响了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逐利主义、自残主义的盛行,他们缺乏抵抗能力,这使得一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偏差。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高档酒店、宾馆、娱乐城市不断建设。一些年轻人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实施盗窃、抢劫等犯罪。三是如何惩治未成年人犯罪,即未满18周岁的人。根据刑法规定,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指的是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的下限;这里指的是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的下一级,如果量刑应当在五年以上,实际量刑应当在五年以下。不满十六周岁不受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监护人给予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留管教。这里的“必要时间”,是指家庭中没有纪律,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缺乏纪律能力,群众或者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接受教育的时间,政府可以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接受和教育他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人员刑事责任范围的批复》指出,“司法实践中,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人质、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故意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