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担保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时间:2023-09-28 02:00:11 281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如果债务人通过欺骗或其他欺诈手段骗走了担保人,这将被视为欺诈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诈骗。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受到他人的错误陈述的影响,导致其发生认识上的错误,从而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如果一方受到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了解欺诈和诈骗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债务人骗担保人算欺诈,但这种行为不一定是诈骗。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 法 典 关 于 欺 诈 和 撤 销 的 规 定 : 哪 些 情 况 可 以 请 求 撤 销 ?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可撤销的情况包括: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这段话阐述了欺诈和诈骗的区别以及民法典中有关欺诈行为的规定。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而诈骗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欺诈行为。在民法典中,欺诈行为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而并非一定构成诈骗。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因此,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其中包括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全文90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显失公平 最新知识
针对 骗担保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 骗担保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