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研讨会”上发表演讲,认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将不太可能再剥离,尤其不可能按账面值剥离,而可能更多地采取市场化方式处理”,一个星期之后的6月29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2,787亿元不良资产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签署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分3年支付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总共约900亿元资金,这2,787亿元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将超过30%,高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处置不良资产的平均回收率,而用于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支付的900亿元资金将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发行票据和信达公司自己出资共同解决。有关报道称,这是国家在今年初对这两家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之后,再次对他们的股份制改造施以援手。
境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一直是个让各界感到非常沉重、难解的问题,尤其是国内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一家都沉淀了数以千亿计的大量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非但是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拦路虎,等于是为其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置了一个“天堑”,理性的投资者谁也不会愿意站在不良资产的深坑边缘,而且,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良性扩张,使自身经营的赢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目标均大受牵制。在此情形下,国有商业银行及其所有者、监管者以及金融研究人员都在努力寻求不良资产处置的新对策。
全文57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