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的是违约损害的完全赔偿原则。根据该原则,如果一方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那么根据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数额应当相当于损失的金额。但是,赔偿的金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对方的利益,防止违约方在遭受损失后继续犯错。
如果一方没有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那么根据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数额应当相当于损失的金额。但是,赔偿的金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本条规定确立了对违约损害完全赔偿原则,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赔偿,也包括可得利益损失赔偿。
赔 偿 损 失 的 完 全 赔 偿 原 则 包 括 哪 些 方 面 ?
完全赔偿原则是民事责任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指的是在民事责任纠纷中,受害方有权获得完全的赔偿,包括实际损失、可得利益和可得利益损失。具体来说,完全赔偿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 实际损失:受害方在遭受损失后,有权获得实际损失的赔偿,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可得利益的减少等。
2. 可得利益:受害方在遭受损失前,有权获得可得利益的赔偿,包括合同利益、期待利益、利益损失等。
3. 可得利益损失:受害方在遭受损失后,有权获得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包括因合同履行而产生的损失、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损失等。
4. 惩罚性赔偿:在某些民事责任纠纷中,法院可能会根据侵权人的行为情况,判决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以达到惩戒侵权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完全赔偿原则是民事责任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为受害方提供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赔偿保障,有助于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完全赔偿原则是民事责任法中的重要原则,确保受害方在违约情况下获得全面、细致的赔偿,包括实际损失、可得利益和可得利益损失。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可得利益的减少等;可得利益包括合同利益、期待利益、利益损失等;可得利益损失包括因合同履行而产生的损失、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损失等。完全赔偿原则有助于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