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无法直接确认责任人,会按车牌认定责任主体。套牌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如果无法查获逃逸的套牌车,原车主不能排除肇事车归其所有并套牌使用,那原车主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原车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套牌车肇事人进行追偿。
一、抓到套牌车怎么处罚
抓到套牌车的处罚如下:
1、机动车驾驶员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一次扣12分;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没收机动车驾驶员的机动车,并处15日以下的拘留;
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罚款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4、如果驾驶套牌车构成犯罪的,那么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一、套牌车指的是具有以下情形的机动车:
1、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
2、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号牌;
3、使用欺骗、贿赂手段取得机动车号牌。
二、套牌车的危害如下:
1、扰乱公安机关对公共安全的管控,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套牌车不仅严重干扰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还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且由于套牌车没有合法手续和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极易逃逸,大大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2、扰乱运输市场经营秩序。套牌车逃避各种税费,其运行成本比合法车辆要低的多,因而也大大地降低了货物运输的费用,这直接促使了运输市场的恶性竞争;
3、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套牌车是非法营运,不会主动缴纳国家各种税费,管理部门又根本无从征收各种税费,从而造成了国家税费的大量流失。其次保险公司在机动车投保、索赔等环节上对套牌车缺少有效管理和监督,套牌车发生事故后,经常出现骗保等欺诈行为,严重损害着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秩序和利益。
总之如果抓到套牌车,那么机动车驾驶员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一次扣12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没收机动车驾驶员的机动车,并处15日以下的拘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罚款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套牌车通常会扰乱公安机关对公共安全的管控,扰乱运输市场经营秩序,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损坏真车主的合法权益。
二、驾驶套牌车怎么处罚
驾驶人员开套牌车给予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在购买了小车之后,我们会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好的一个车牌,这也是简单的道路规定。在违反道路交通的时候,车牌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依据,如果存在开套牌车的话,就会在信息上面出现错误,造成案件不能顺利进行。
三、到底谁来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一)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负责垫付。
(二)肇事车辆是单位的,驾驶员若执行职务,即在工作或生产过程中履行驾驶职责的其行为受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委派或认可的,该单位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三)肇事车辆是个体工商业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主的,雇佣汽车驾驶员从事运输,车主(雇主)应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四)肇事车辆在被承包、租赁期间发生交通事故,车主和承包、承租人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承包、租赁经营是经营方式的改变,车辆权属没有改变,车主也是车辆运行的受益人。如果承包、承租人未经车主同意擅自转包、转租或借与第三者发生交通事故的,承包、承租人与第三人、车主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五)委托他人购车、代购人购车后驾车肇事的,委托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委托他人维修、保管期间或在停车场停车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维修人、保管人、停车场应承担赔偿责任。
(六)肇事车辆驾驶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对擅自进行与执行职务无关的活动而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承担赔偿责任,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七)肇事车辆有挂靠单位的,被挂靠单位常常收取管理费或分享盈利的,视为共同车主,由车主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八)肇事车辆驾驶员非执行职务且未经车主同意,车主与驾驶员应承担赔偿责任。车辆合法占有人经车主同意,又将车辆交与第三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合法占有人和第三人为共同被告,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九)肇事车辆驾驶员非执行职务且未经车主同意,擅自用车,驾驶员应承担赔偿责任,车主负责垫付。
(十)被盗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原车主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赔偿主体。被盗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赔问题1999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7月3日起施行的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被害人物损失的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被盗机动车辆所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原车主不是交通事故的赔偿主体。
(十一)机动车驾驶员与驾驶的机动车不属于同一单位,驾驶员与使用机动车的受益单位为被告,由受益单位首先垫付。
(十二)无偿借用车辆发生事故时,由驾驶员与受益人为共同被告,负责赔偿责任。
大部分人都是驾驶的自己的车辆,那么此时要是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的话,其实就应该由车主来实际承担赔偿责任,但前提还是要看经过责任认定之后,车主对事故承担多大的责任,因为有些情况下机动车一方是无责任,那一般来说就是不会要求进行赔偿的。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