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增速有所放缓,应当正确理性认识,这既跟当前的国际大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需多管齐下。
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973家,同比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去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9.84亿美元,同比增长4.9%。数据显示,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速有所放缓,如何优化外资在华营商环境引发热议。
正确解读全球视角
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某指出,首先,对吸引外资增幅下降应有正确理性的认识,这跟既有形势有关,也跟结构调整有关。
从国际投资环境来看,张某认为国际资本转移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第二,国际资本投资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移;第三,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减少,对新兴市场投资数量相对降低;第四,热钱流动减少,这也是资本市场日益健康的信号。
与此同时,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结构也有所转变和调整,一方面伴随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减弱,成本优势降低,外商投资相对减少并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则源于对港澳台企业的比较优惠政策减少,从而导致港澳台资本对内地投资数量减少。张某认为以上两个方面是导致外资存量保持但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本身我们生产制造的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就相对较高,目前伴随人力、运输、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再加上市场尚未成熟,我们的利润空间也在收窄。美国智控产品制造商塞万特驻中国办事处销售经理苏晶莹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多管齐下增强预期
对于如何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张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延长产业链,实现低端产业转移。近几年加工制造业鉴于东南亚国家低廉的成本优势,将投资大规模转移至此。中国难以阻挡这样的流向,但可以延长产业链,鼓励外资企业加强中高端产业对内地的投资,而将低端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国家。在延长产业链的过程中,落实包括关税之间的便利化等措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高端产业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完善,国内当下的立法已相对健全,在执法层面上能否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必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三,改善服务业的营商环境。随着服务业的大力对外开放,整个行业可能将进入吸引外资的迅速增长期。目前,服务业吸引外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资愿意进入的领域还没有开放,而外资能够进入的市场尚未完善,垄断封锁问题依然存在。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型商贸流通体制,改善整个服务业的流通环境,并且将外企对中国服务业的投资置于法律体系的保护之下。张某认为,外企投资中国并不单纯是看重中国为其提供多少优惠政策,他们更注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第四,各个地方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应防止彼此间的过度竞争。地方政府为提升经济考核成绩,纷纷招商引资,中国地区广袤而外资有限,中央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防止地方变相降价或零成本吸引外资,因为这会降低我国市场吸引力,既会扰乱市场秩序,又有损我国利益。
总而言之,张某认为,改善的重点还是要让外资对我国市场环境有信心。投资方要考虑的是未来5~10年的投资回报,而不是短期的收益。因此,未来要有稳定的持续的发展规划出台,改善外资营商环境。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