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探究
时间:2023-06-06 11:50:12 352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确立,应当参考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应从限定行政诉讼调解的内容范围和明确调解的程序入手。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

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对于羁束行政行为,不能作为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对于自由裁量的行为,法律已经授权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权合理、自主地作出行政行为,因此可以列入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行政自由裁量权案件。具体行政行为以行政机关为行为时受法律、法规约束的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为和自由裁量行为两种。由于羁束行为不存在自由选择的可能,对这种具体行政行为不能适用调解。而自由裁量行为却不同,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幅度内,有多种处理方式可供选择,行政主体所选择的每种方式应该说都是合法的,只不过对相对人而言,存在着是否是最合理选择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裁量就是行政主体寻求最合理选择的过程。法院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进行调解,行政主体改变其不合理的行政行为,使其行政更趋科学、合理,符合行政诉讼的根本目的。

2、行政裁决案件。该类案件,原告起诉的目的实质在于满足其民事主张,该类案件的调解,其实就是民事纠纷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如果民事纠纷的当事人达成和解,则行政机关的裁决自然失去了作用和意义。此时,行政机关可变更或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但这并不是行政主体对其行政职权的处分,而是民事纠纷当事人自由处分其民事权利的必然结果。实践中,对不服基层人民政府做出的民事纠纷处理决定的;不服行政机关权属争议归属确认决定的;不服行政机关对侵权或损害赔偿所作裁决的;不服行政机关对某种民事行为责任、效力的认定的;不服行政机关强制补偿拆迁安置决定的等等都可适用调解。

3、行政指导案件。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现特定行政目的,针对特定相对方,采用具体的示范、建议、劝告、警告、鼓励、指示等非强制性方式,并施以利益诱导,促使相对方为或不为某种行为之非强制性行政行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就使得司法审查具体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陷入困境,而在审理中适用调解解决具体行政指导产生的争议则可摆脱这种困境。

4、行政合同案件。行政合同与一般的行政行为相比,其权力色彩已大为淡化,只要是在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除非存在法律明确禁止性规定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是否订立行政合同,订立怎样的行政合同可以自主决定。这也决定了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行政案件中可以适用调解,人民法院也应尊重他们的选择。对行政机关缔结行政合同行为不服的;对行政机关行使合同履行的监督权和指挥权行为不服的;对行政机关单方面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不服的;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合同违约制裁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合同义务的等等,在行政诉讼中都可以进行调解。

5、行政不作为案件。根据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每个行政机关都有其特定的行政职权和责任,作为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既不能放弃,也不能滥用。当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特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拖延履行、不予答复,行政相对人就可以行政机关不作为而向法院起诉,并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行政机关履行其法定职责。如果行政机关在法院判决前,通过调解而主动在诉讼中履行其应当履行的职责,就会消除行政争议的基础,满足了行政相对人的要求,达到了行政诉讼的目的。同时,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还更有利于及时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6、行政许可案件。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许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许可的具体标准和条件规定时,给行政机关以合理裁量权。这就为此类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制度提供了依据。

7、行政补偿案件。对于合法财产及合法权益的损害程度及补偿的标准、方式等,都存在合理及可裁量的问题。因此,此类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当然,人民法院在调解时,必须以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为原则。

8、行政征收案件。虽然法律、法规对于行政征收的范围、标准等都有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规定的比较原则之处,从而使行政机关在征收时存在自由裁量的空间。因此,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可以在此幅度内进行调解。

9、被诉行政行为有瑕疵,但不宜判决变更或撤消的案件。有些具体行政行为,存在违法之处或有瑕疵,但判决改变或撤消具体行政行为代价过大,也可以考虑通过平衡当事人的利益,通过调解予以解决。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程序。

在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决之前的任何阶段,双方当事人均可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也可依职权组织进行调解。具体的程序可以参照民事诉讼调解的程序。

1、审前程序。调解的适用可由行政诉讼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申请提出,法院也可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在查明事实、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作出初步判断后在庭审前依职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前,法官应对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明确进行审查,只有在事清责明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调解。从审判实践来看,开庭前法院行政诉讼调解的运用可以有三种启动方式:第一,由当事人申请启动。只要行政争议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提出要求人民法院进行调解的,从解决争议和化解矛盾的角度考虑,人民法院就应当进行调解。第二,由人民法院引导启动。人民法院认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的合法性审查、独立审判、适用法律位价、对原告不得加重处罚原则,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行政纠纷的,经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就可进行调解。第三,由相关部门协调启动。有些行政诉讼案件虽然由行政管理行为而起,但还涉及到其他行政机关,在行政机关内部不一定解决得了,如果当事人双方以外的行政机关或主管部门出面协调,这时人民法院可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参加,从而启动调解程序,这样可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2、审中程序。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法庭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庭审后,通过双方的举证、质证和充分发表意见,案件的基本事实已查清,双方的态度也已陈述清楚,这时,法官可以针对案件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调解方案供双方参考,或者引导双方寻求双赢的调解方案,法官居间、中立的形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促成调解。

3、审后程序。庭审后至案件宣判时,都可以进行调解。庭审中无法调解的,法官可以一直寻找调解的机会和方案积极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是仍不能调解的,应依法及时作出判决,在判决前再征求双方意见,如当事人有调解合意,再组织调解,确实无法达成协议的,应立即判决。

全文2.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9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行政诉讼调解 最新知识
针对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探究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探究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