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事例告诉我们,深圳人迫切需要少儿医疗社会保险,让少年儿童成为社会保险的保护对象。
少儿患重病多数靠社会捐款救治去年,笋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民警刘运忠的侄子小明明身患血癌,年仅9岁的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治疗这种俗称血癌的白血病,需要医疗费数十万元。而小明明的父亲刘运粼,只是公路局地方道路管理总站松岗道班的一个临工,月收入不多。面对着犹如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他的收入加上亲友的接济,也只是杯水车薪。幸运的是,市公路局系统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相继捐款13万余元,陆续送到医院,以拯救小明明的生命。
南山区赤湾小学六年级学生孔文波得的也是白血病。病是在今年暑假开始时被发现的。初步估计治疗费用要25至30万元。孔文波的父亲孔启辉是赤湾港务公司的职工,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工资;他母亲在蛇口一家公司做临工,每月也只有600多元。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救助孔文波,不少个人和单位纷纷捐款,共捐款15万多元。将少儿医疗保险社会化是大众心声在目前没有少儿疾病社会救济制度的情况下,少年儿童患病后,大多是通过社会媒介的呼吁,由各单位、个人等捐款来解决患病者的经济困难,这种救助方法,往往并不能惠及全部的重大病儿童。因此,很多人希望为少年儿童建立起一种具有普惠特点的大众化的医疗保障制度。
全文54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2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