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原告在起诉时提供了明确的姓名、住所以及联系方式,使法院可以依法处理并立案。尽管身份证号码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但它对后续的送达、立案、执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原告无法提供身份证号码,可以在立案后向法院申请或委托律师到公安机构调取。
即使没有身份证信息,只要原告提供足够明确且足以使对方与其他人区分的姓名或住所以及具体明确的足以使对方与他人相区别的联系方式,法院也应依法处理并立案。身份证号码虽然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后续的送达、立案、执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实在无法提供,可在立案后向法院申请或者委托律师到公安机构调取。
"可以起诉吗?法院这样判断!"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要确定是否可以起诉,法院需要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
通常情况下,起诉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行政行为被侵犯的合法权益,以及具体的诉讼请求。例如,如果行政机关对某公民的房屋进行了强制拆迁,而公民认为这一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那么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并非所有具体行政行为都可以起诉。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一些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例如行政指导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复议决定等。此外,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起诉范围或起诉条件,法院也不会受理其诉讼请求。
因此,对于“可以起诉吗?法院这样判断!”这一问题,答案是:需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如果符合条件,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不符合条件,则起诉将无法得到法院受理。
总结:在起诉具体行政行为时,法院需要依法审查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行政行为才能得到法院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起诉状应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没有明确必须要有身份证信息才可以起诉。
全文85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