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表现:拿到原始票据,不询问票据所代表的经济业务的上下文就做账。
2。按单据类型记账典型表现:所有餐饮门票均计入业务招待费记账时,应根据业务性质而不是按单据类型确定成本归集科目。例如,餐饮券可能是业务招待费或员工福利。
3。凭证摘要写得不清楚。
典型表现:摘要的要素参差不齐,含糊不清,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时间、人和事都写不出来。比如“报销费用”。
危害:摘要写得不清楚,不利于今后的审计,也不利于分析资料的检索。例如,销售部报销参展费用时,汇总表上只写“销售部报销参展费用”。如果销售部对费用有任何疑问,财务部必须将报销凭证一张一张地翻出来,并与销售部核对。如果小结写得很清楚(如:龙一凡报销2013xx展会费用),则只能通过阅读小结进行核对,避免不必要的劳动。另一个例子是:在支付货款时,如果只写“货款”的摘要,就不知道是生产款还是购建固定资产款,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无法判断。
4。凭证摘要过于清晰
典型表现:没有税务风险意识,摘要书写清晰。
有时,凭证摘要应该写得像雾、云、风,否则就会像沐浴在阳光下的冰,完全忘记了它正在逐渐融化,最后变成一缕空气。
5。在同一张凭证上登记不同的项目
6。将多个金额合并到一个账户中
典型性能:将多个现金或银行存款合并到一个票据账户中。什么?这是个坏问题。是的,虽然《会计基本工作准则》第五十一条第三款规定,记账凭证可以按照若干类似的原始凭证填写,但理论上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想通过无休止的审核和对账,度过漫长的一生。如果金额有误,调整分录只能根据差额进行调整。会计基础工作准则第五十一条第五款规定,会计凭证填写有误的,应当重新填写。如果没有错账,但金额有误,也可以补发一张调整后的记账凭证。增加的量用蓝色表示,减少的量用红色表示。是的,理论上可以,但在实践中,你会发现这会给以后的审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填制凭证的错误:
错误1:所有的白条都不能记入科目:
什么是白条?一般来说,白条是指写在白纸上的收支证明(或收发凭证)。很多财务人员认为,所有的白钞都不能入账。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对方是个人,不属于应税劳务,可以用白条代替发票将款项打入账户。例如:
①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偿和补偿费用。
如拆迁补偿、青苗补偿等,但需要相应的补偿协议和其他证明文件。
②独生子女补贴、取暖补贴、防暑降温补贴等补贴;
③抚恤金、救济金等福利补贴;
④辞退补偿金;
⑤丧葬费;
⑥死亡补偿金;
⑦按经济合同支付的罚款。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