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诉讼限制出境的措施有哪些
时间:2023-04-21 18:33:43 182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1,向当事人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在其案件未了结之前不得离境;

2,扣留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入境证件,但应在证照有效期内处理。注意需送达给扣留证件的证明。

3,对于需要在边防检查站阻止出境的,应填写《口岸阻止人员出境通知书》,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出境管理局交控。紧急情况下也可向边防检查站办理临时布控措施(48小时),然后按上述规定补办交控手续。

限制出境措施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形中适用:

(一)执行阶段,即人民法院启动执行程序之后、终结执行程序之前的阶段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55条规定。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二)诉讼阶段,即人民法院立案之后、作出生效判决之前的一审和二审阶段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和《出境入境管理法》等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00条:人民法院对于因当事人一方原因,可能使判决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裁定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人民法院限制外国人出境,性质上属于行为保全措施。

《出境入境管理法》第28条:对于有未了结民事案件的外国人,人民法院可以决定不准出境。所谓“未了结”,理应包括已经立案但尚未审结的案件。

(三)诉前阶段人民法院能否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尚存在争议

目前,多数法院持谨慎态度,拒绝在立案之前办理限制出境手续。

笔者倾向于认为,《民事诉讼法》第101条可以理解为相关法律依据。该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结合第100条规定内容理解,此处的保全措施也应包括行为保全措施。

限制人员范围

《会议纪要》第93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商事纠纷案件中,对未了结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限制出境。

《执行解释》第37条则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限制出境。被执行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对其法定代理人限制出境。

显然,《执行解释》比《会议纪要》规定的限制人员范围更宽,但《执行解释》仅适用于执行阶段的限制出境措施。对于诉讼阶段能否参照《执行解释》的规定,对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如控股股东、董事长、总经理、业务经理、国内办事处负责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各地法院的认识和操作不完全一致。

全文97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涉外民事诉讼 最新知识
针对涉外民事诉讼限制出境的措施有哪些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涉外民事诉讼限制出境的措施有哪些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