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极大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通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最后提出促进资产证券化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缺乏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不良资产进行准确评级可以提高交易透明度,引导投资者做出决策。目前,我国的资信评估机构缺乏独立性,出具的评估结果无法使人信服,这会增加证券发行成本,证券化后的产品在市场上缺少需求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体系无法顺利推行。
(二)缺乏机构投资者
我国的资本市场管制较多,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金融产品较少,这些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随之扩大。需被证券化的不良资产的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是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以及保险、证券、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得金融市场上缺乏大的机构投资者,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资产证券化运行体系不畅通。
(三)资产定价存在一定困难
对于证券发行价格,如果定价过低,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如果定价过高,相对应的风险就将被积累起来,导致发行失败。因此,SPV应对不良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较准确地测算,同时参照市场风险收益率,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进行定价。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创新金融产品,涉及很多新的法律问题,但是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等,都未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作出任何规定,找不到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依据。我国目前相关法律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市场主体的行为很难规范,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难以真正得到维护。
(五)缺乏专业人才,市场中介机制不健全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会计、金融及金融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不良资产,要想实现真实出售、破产隔离,对这些资产进行定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吸引投资者,有时还需信用增级来提高信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从业人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实践经验。中介机构不成熟,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
全文87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