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执行异议如何适用法律,首先应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2条和第204条的内容。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复核。理由成立的,责令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责令驳回。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本条是关于对非法执行提出异议的规定,是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中增加的新规定。赋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救济途径,保护其在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是保证执行公正与公平的重要内容。但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并未对违法执行的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救济渠道作出规定,也没有规定相关部门的相应处理程序。实践中,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只能通过上诉、信访等渠道向法院反映问题,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也缺乏明确的依据可循,导致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往往比较随意,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为充分保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保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的合法执行,民事诉讼法应当明确赋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诉讼请求权对违法执行行为提出异议,建立执行救济制度。对此,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了本条关于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非法执行的异议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对其进行审查。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或者改正违法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当事人的申请。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人民法院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第二百零四条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复核。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执行;理由成立的,裁定驳回。”。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有错误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篇文章是关于局外人的反对。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了这一条。>实体的权利和义务经常有争议。实践中,外人异议主要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生效判决、裁定标的物的所有权提出异议;另一种是对判决、裁定标的物不涉及执行过程的执行提出异议;三是对判决、裁定标的物的执行有异议;
三是执行行为影响了执行标的物的使用权。考虑到审判程序的复杂性,如果外人提出的异议全部不经审查直接进入审判程序,不仅会影响执行效率,还会给部分债务人留下拖延履行的空间,不利于债权的及时实现。
事实上,一些局外人的反对意见只能通过执行机构的初步审查才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案外人不服的案件不涉及原判,难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解决。一是对外人提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初步审查并作出相应处理,即在执行过程中,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复核异议、理由成立的,中止标的物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其次,对人民法院初审不服的,应当采取不同的救济方式。认为原判决、裁定有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处理。异议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通过诉讼解决。即“外人或者当事人不服裁定,认为原判决、裁定有错误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判决的送达。”要分析执行异议如何适用法律,首先要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2条与第204条的区别。执行异议的主体不同。前者适用于利害关系人。所谓利害关系人,是指因法院的强制执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