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经敲定,将分四步走,包括合并部分税目、完善税前扣除、适时引入家庭支出申报制度、优化税率结构等。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加速构建个税改革的征管配套条件。
个税改革可以说是这几年来引发争议最多、关注热度最高的公共话题。这其中就包括了个税起征点应该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而不断提高;个税要从以前单一的“个人所得税”转型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所得税”;税率应当体现二次分配原则,加大对于高收入群体的征收力度,同时能提高其税率,而对中低收入群体进一步加以减免。
当然,任何一次改革由于事关各个群体切身利益,因此总是充满了复杂多元的内在特性,也常常会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需要克服种种难点。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个税改革同样面临着三大难点的考验。
首先,在个税的改革设想中,合并部分税目是将工薪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等经常性、连续性劳动所得等,合并为“综合所得”,这是考虑到当下很多人都存在多种收入途径,除了正常的工作收入,还可能会有其他兼职所得。所以,“综合所得”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收入状况,税务部门也据此作为分类征税的基础。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确保人们自觉向税务部门提交的收入证明可靠无误呢?个人的兼职可能是打短工,有时效性,稿酬取决于个人对外投稿的命中率,或者被约稿的几率。这其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将其视为经常性、连续性劳动所得,似乎与现实情况不太相符。更何况,兼职和投稿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也就是个人如果不主动对外公开,别人是很难知晓其兼职和投稿情况。假设有人为了规避缴纳个税,而隐瞒了这一事实,税务部门又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知相关信息呢?
在完善税前扣除这一项,同样存在执行难度。完善税前扣除则是在合理确定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的基础上,适时增加赡养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等专项扣除项目。但是请注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一线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在生活成本、日常支出收入与当地物价比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因此,一个生活在北上广的家庭,赡养老人的支出、子女教育支出、以及按揭贷款利息支出,都会基于落差悬殊而带来“一刀切”的不可行,而根据不同的区域情况,来细分每个家庭所要承受的实际负担,其核算难度也非常大。这是绝非短时期能够完成的庞大量化工程。
最后一个难点,就是优化税率结构、适度调整边际税率。说通俗一点,就是针对不同收入群体,要加大税率上的区别对待,未来可能对富人征税的税率更高些,而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应缴个税。但“增税”历来是个敏感话题。高收入群体收入更加多元化,合理避税手段也更丰富,一旦他们感觉自己会被多征税,那么就可以通过减少自己的账面工资、奖金等收入,增加持股、期权等资本性收益,从而巧妙地避开了多交税义务。如此一来,如果调高了高收入群体的个税税率,反而可能会加速导致高收入群体的避税和逃税现象,结果是应征个税流失。这需要有关部门事先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为完善的监管和应对举措,方能避免类似尴尬。
这是个税改革可以想见的三大难点,而或许还有更多暗礁在等着改革者去趟过。当然,个税改革一旦进入深水区,以上所有问题就避无可避,相关部门必须迎难而上,通过公民信用体系完善、包括个体动态收入监控在内的各种大数据技术成熟,以及更深入的税收结构性调整,如增加资本收益税、增值税,减少个税和流通税,才能改变如今个税沦为“工薪税”、“劳动所得税”的困境,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