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事业单位和差额事业单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含义、稳定性以及包括范围三个方面。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稳定性不同:对于全额事业单位而言,是相对稳定,是基于跟着国家进行调控,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而差额事业单位存在的变动可能性非常大,存在很大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也影响着工作的稳定性。
涉及范围不同:差额事业单位包括医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一些原来国有企业的行业主管局。
事业编养老保险比例单位和个人
事业编养老保险比例具体如下:
1、职工为百分之八;企业为百分之二十(部分省市企业缴费比例已降至百分之二十以下);
(1)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百分之八缴费。职工应缴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
(2)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百分之十八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3)企业职工凡工资收入低于省(市)社平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百分之六十核定缴费基数;高于省社平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实际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但是最高不得高于省社平工资的百分之三百;
(4)个体劳动者可以在省社平工资以上至百分之三百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缴费基数。
2、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百分之十一调整为百分之八,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其中,缴费工资,也称为缴费工资基数,一般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本人上月工资收入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以及计划生育费用等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