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处理交通事故时,要注意一下五点问题:1、出事后立即报警,固定证据,分清责任;2、及时申请对事故车进行财产保全,以防肇事者提车后转移财产;3、交警调解时,不要轻易签定法定数额低的调解书;4、及时申请对事故车辆的保险金进行财产保全;5、最好请律师代理索赔。
处理伤人交通事故还要注意5个问题
最好不要私了,事故发生后,作为肇事方的心态是希望尽快结案,一次性配一定的金额了事。但注意伤人的治疗费用很难估计准确,如果有后遗症就更难估计。而且切记如果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执法机关无法帮你追讨赔偿,保险公司也无法理赔。有些用心险恶者会这样设陷阱:先同意私了,等双方付款完毕,一方以为没事先行离开后,另一方反以对方逃逸为由报警,或以此威胁敲诈一笔费用
不能用快速处理程序。涉及伤人的交通事故不适用快速处理程序。
伤者如果要求转院就一定要有转院证明。一旦伤者住院后,如果需要转院,则必须要求伤者取得转院证明。在没有医院转院证明的情况下转院,保险公司对第二个医院的治疗费用会拒绝理赔。
录口供要冷静,实事求是。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会给双方当事人录口供。回答问题时头脑要冷静,实事求是。交警可能会询问:“您的车速您第一眼看见当事人的距离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如有否刹车您的车与对方的车的什么部位相接触对方当事人落地后倒在您的车的哪个位置此后您采取了什么施救措施”等等。
垫付医疗费等相关费用必须取得医院发票或收据,否则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
赔偿费用有标准。可能的赔偿费用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但这些费用都有相应标准,最后保险公司会在标准内赔付。
交通事故在法还是能之后,若是有受害者受伤之后,车主不得肇事逃逸,而是首先应该下车关系伤害的民事护体,再者就是需要联系交通管理部门警员,让其处理相关事宜,在确定事故的责任主体之后,受害者才能请求得到一定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