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到期后如何处理续签问题
关于合同到期的续签问题,如果当事人签订合同时有约定的,按约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合同双方均可在合同到期前的合理期间内,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续签合同。如果对方愿意续签,则双方可以延续合同;如果一方不同意续签,合同期限届满时便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二、签订合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签订合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权利滥用禁止和公共秩序原则,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时,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签订合同的条件具体有哪些
签订合同的条件如下: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法。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所以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认和保护,这样,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目的就不能实现,订立合同也有失去了意义法。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即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法。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法。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法。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法。以上只是合同的一般成立条件法。实际上由于合同的性质和内容不同,许多合同都具有其特有的成立要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