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有关负责人近日在谈今后如何为外来工构筑社会保障网络时透露,广东今后将进行养老制度的改革,从过去重推养老保险变为优先鼓励外来工购买工伤、医疗、失业等保险。对于养老保险则以鼓励而不强迫参保。
为什么要这样改革呢?广东有关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1000多万的外来工假若都在广东养老,我们肯定吃不消。该负责人举例说,一个外省民工在广东就业,每年缴养老保险最多是3500~4000元,15年下来大概是平均5万元,而到他们60岁后,政府就要给他们支付养老金,每年最低要给他们每人1万元,以一个人平均20年的养老期计算,一个外来工缴入5万元,政府就要交回20万元给他们。
吃不消的说法是否成立呢?可以算一笔账。
在广东工作的外来人口中,就业于制造业的占68.76%。大量使用外来民工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的三资与民营企业。而这些企业使用的又主要是青年民工。社保机构向参保者支付养老金的前提,是参保者至少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金。外来民工的就业年龄主要集中于16~35岁,为了享受养老金,他们就必须从16~20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从外来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到社保机构向他们支付养老金,相隔大约35~40年。以外来民工缴费5万元、受益20万元计算,养老基金的年回报率大约是3.5%~4%。对有关社保机构来说,长期保持这样的回报率确实有难度。可见,吃不消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
在不加重参保者负担的条件下,有没有办法解决吃不消呢?当然有。要知道,15年只是参保者享受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而16岁到退休(男60岁,女55岁),劳动者就业年龄段长达40年。如果外来民工缴纳30年的养老保险,所缴纳总金额从5万元增加到10万元,那么,只要有2.2%~2.6%的年回报率,养老基金就足以支付参保者20万元的养老金。这个回报率并不要求有关社保机构有多么强的理财能力,只要把养老基金买成国库券就行了。
但是,要想让外来民工缴纳30年的养老保险,就得保证他们有30年的就业机会。但广东大量使用外来民工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实际上是青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这些行业工作的外来民工,绝大多数只能工作到35岁左右,即只能工作15~20年。当他们年满35岁后,绝大多数在广东找不到工作。这些中年失业的外来民工,不得不回乡从事低收入的农业生产。连务工收入都没有了,他们哪里还缴得起一年3500~4000元的养老保险。可见,广东外来民工只能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是因为他们的务工年限大大低于就业年龄段;而这种状况又是青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造成的。
青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不容易改变,于是,广东养老制度的改革就应运而生了。问题是,那些为广东经济发展贡献了青春的外来民工中,有多少人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呢?
目前中国城乡之间,形成了青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低收入农业的互补机制。务工收入使得民工家庭在农业收入很低、入不敷出的条件下,能够维持家庭生活;而回乡后有地可种又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可以无后顾之忧地解雇进入中年的民工。其结果,是再生产出新一代民工,使得低收入农业与低成本青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得以维持。
广东的养老制度改革,微观方面,一是减少了民工及其家庭的收入,二是在乡村维持着小规模的、由中老年劳动者承担的低效益的农业;宏观方面则大大降低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
从长远来看,那种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过度发展而造成的劳动力供求年龄结构的不匹配、青年劳动力供不应求、中年劳动力大量过剩的局面,必须改变。在这种改变实现以前,为促进这种改变实现起见,应该先让因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受益的社会集团,为外来民工中年失业的后遗症适当埋单。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