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行政机关在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时,可以进行检查。执法人员在调查或检查时需出示证件,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询问或检查。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应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最后,当事人不在场时,行政机关应在七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行政机关如果发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进行检查。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2、审核。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
3、决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决定。
4、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具体送达要求是什么?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在送达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送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具体送达要求如下:
1. 直接送达: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直接送达当事人,并在送达时向当事人出示身份证件和执法文书。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当注明原因,由当事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捺指印。
2. 留置送达:当事人拒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可以采取留置送达方式。行政机关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留置送达的执法文书,并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留置送达的原因和时间,由当事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捺指印。
3. 邮寄送达:当事人无法直接送达或者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可以采取邮寄送达方式。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通过邮政或者其他快递企业寄送当事人,并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邮寄送达的原因和时间,由当事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捺指印。
4. 公告送达: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无法送达当事人,可以采取公告送达方式。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通过报纸或者其他媒体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即视为送达。
总之,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确保送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受到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可以进行检查、询问或检查,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询问或检查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决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送达。送达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送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六条除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八条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