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时间:2023-07-02 19:05:14 354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儿科医疗意外及并发症有以下类型:

1.小儿外科腹部手术因组织薄弱,手术后发生肠瘘,发现及时,经认真处理后,仍造成死亡或致残等,应属医疗并发症。

2.某些儿科疾病,常会出现难以预测的病情突变,以致急死,如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大呼淤血窒息死亡。心脏病患儿心跳骤停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急死。气管切开术患儿发生大出血(术式正确)死亡等,均属医疗意外或并发症。

3.某些儿内科的疾病诊断、治疗操作过程中或其后,虽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掌握指征,并注意防范措施,仍有不同程度危险的发生,如在进行各种注射和穿刺时,突然停止呼吸和心跳;静脉输液发生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气管切开时发生的呼吸心跳停止;腰椎穿刺后发生的脑疝;锁骨下静脉穿刺合并的气胸、气栓;药物除颤及电转复中出现的心脏骤停;使用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又出现新的心律失常;肿瘤及血液病化疗中出现的骨髓抑制;气管镜、胃十二指镜检时发生的窒息;多种药物造成的过敏反映,以致休克、死亡;体外心脏按摩抢救时发生的肋骨骨折,某些骨制裁疏松性疾病发生的病理性骨折等,均属医疗意外或并发症。

儿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

儿科门诊往往是医院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小病号多,陪护的家长更多,小宝贝的一声咳嗽就能牵动家中所有人的心。如果偏巧病情不见好转,孩子的哭声就更是像一把刀子扎在家长的心上。有时候,“忍无可忍”的家长或许就会把“刀刃”转向医护人员

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医护人员,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有些由于医方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等因素造成的纠纷,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对患者利益予以保护;但有时,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也会造成一些纠纷。

案例1

李*夫接诊了一个刚出生数天的婴儿,主诉为孩子发热,吃奶不好,当时李*夫详细问了病情,得知这对夫妻的第一胎因患先天性畸形出生后不幸夭折,于是建议这个孩子住院观察,但孩子父母认为不方便,主张回家照顾孩子。李*夫就给孩子开了药,要家长注意密切观察孩子病情。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孩子病情加重,再次赶到医院,第三天就医治无效死亡了。

孩子的父母对第二个孩子的夭亡心理上承受不了,认为是李*夫诊断错误,于是多次到医院聚众闹事。经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后,医护人员是不应当承担责任的,家长怎么也不会想到是自己不听从医嘱而葬送了小宝贝的生命。

案例2

刘-丽说起自己的儿子晓新就开始掉眼泪,原本活泼健康的孩子,却因为误诊造成肢体瘫痪。说起误诊原因,刘-丽更是懊恼不已。最初,刘-丽因为晓新发烧、不爱活动到医院就诊。医师发现他下肢无力,就建议给晓新做核磁共振检查。刘-丽当时由于经济和时间的原因拒绝了医生的建议。没有相应的检查结果,医生根据经验,按照“格林巴利综合征”来给晓新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病情越来越重,刘-丽开始紧张起来,把孩子转到神经外科,做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原来是脊髓肿瘤压迫神经造成的,但是病情已经延误。

遵守医嘱,遵守医院的合理规定,这是就医的基本原则,很多医疗纠纷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医疗常识,不听从医生的劝告造成的。当然,原因还有很多,而且往往错综在一起。

纠纷发生的原因

从医生的角度看,发生儿科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有:

家长过度保护

有时候,孩子的病情延误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所致。尤其是新生宝宝,浑身软乎乎的小人儿,有些家长根本不舍得让孩子打针、抽血,因此,医生要求做这些检查时,家长自然采取不合作态度,以致延误了诊断和治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专家点评:就诊时,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形成了对医生的不配合、不合作,结果反而会害了孩子。抽血检查、腰椎穿刺、髂骨穿刺、核磁共振等有时是很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能进一步确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家长对医疗过高期望

宝宝生病了,家长总是希望宝宝能很快药到病除。其实,疾病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规律,而且有些疾病病情复杂。有些家长给孩子吃了两天药,一见效果不显著,就怀疑医生的医术。综合考虑,治疗效果不好有很多原因,除了医生的处方不同以外,发病原因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孩子的免疫力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专家点评:疾病是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的,有的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确诊,而且也需要相应的辅助检查来协助诊断,如果家长不配合做检查,再加上很多疾病的症状有很大的相似性,就容易发生误诊。此外,家长最好能对孩子的免疫功能做个测试,对孩子的体质、免疫功能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家长自作主张

有句话这样说“父母大夫,害苦孩子”,的确,有些家长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喜欢自作主张——发烧用退烧药,咳嗽用镇咳药等等,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有时候,医师主张吃药治疗,但家长认为打针会恢复得快,而有些患儿需要打针治疗时,家长却因为时间关系,不方便带孩子到医院打针,要求吃药。有时医生主张患儿住院观察或治疗,家长却担心对孩子照顾不周等,不同意住院,或者在住院期间擅自离开病房。孩子病情发展很快,稍有闪失就可能延误孩子的治疗甚至出现意外。

专家点评:关于孩子的治疗,家长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但一定要征得医生的同意。建议家长能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比如发烧是孩子对疾病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有一定的良性作用;孩子咳嗽,是为了排除气道分泌物,家长不能擅自用退烧药或强力镇咳药物。

经济方面的原因

关于经济方面的医疗纠纷并不在少数。患者看到医药费昂贵,总会误会医生吃“回扣”。也许类似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有些情况也是患者应懂的常识,比如,有些患儿已经用过不少药物,体内产生了对药物的耐受性,再到该医院治疗时,医生不得不开其他类型的药物,价格可能有所差别;此外,对于体质差的孩子,常规疗法效果不显著,也许花费上就比较大一些。

专家点评:关于医疗价格和药物收费是一个很受争议的社会话题。建议患者最好选择医疗水平高、医疗信誉好的医院,若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纠纷

1、一般在病人特别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纠纷。家长在待诊时容易急躁,医生在忙碌时容易态度生硬或交代病情不清楚。

2、病情中等的容易发生纠纷。病情危重的都被及时抢救或转入病房,医生工作紧张及时。而轻微患者的紧张情绪低,对医务人员要求不高。只有紧急程度中等的,患者方高度紧张,医务人员紧张不起来,形成态度上的明显反差。

3、受伤后有活动性出血伤口的容易发生纠纷。出血是造成心理紧张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则怕有内出血,对显性出血并不十分紧张,而患者及陪护人希望医务人员立即止血,此时,容易对医生产生“不负责”的印象。

4、病情需留院观察的容易发生纠纷。观察中的患者及家属面对“观察”的局面手足无措,频繁找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有时做不到随叫随去,引起患者方的反感。

如何避免发生纠纷

事实上,谁也不愿意看到医疗纠纷的发生,因为医患双方的意愿都是一致的。医生和患儿家长一定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和信任。医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家长首先要信任并遵守医生的嘱托,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检查,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同时了解一些疾病常识,了解孩子的体质及免疫功能。医生也要以一种和善、耐心的态度对待焦急的患儿家长,建议患儿作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向家长交待清楚。这样才能从主观上防止纠纷的发生,从而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小宝贝得到及时治疗,尽快康复。

全文3.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服务、医疗诊断、医疗保健、医疗美容、病历书写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可由医患双方协商进行处理;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可以申请行政调解;也可以向法院起诉;还可...
    更新时间:2024-01-12 17:00:12
查看医疗纠纷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医疗纠纷 最新知识
针对儿科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儿科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