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自愿认罪减轻有什么规定?
时间:2023-04-28 20:54:06 297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一、关于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的基本构成

1、自首。我国《刑法》第67条第1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由此可以看出,构成自首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件:

①必须自动投案;

②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在司法实务中,考虑犯罪分子因形迹可疑或犯数罪中的部分罪行已被司法机关侦查发现,为鼓励其积极认罪、悔罪和节约司法资源,《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2、坦白。我国《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这就是俗称的“坦白”。刑法修正案(八)已将坦白情节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根据上述规定,构成坦白的要件有两个:一是主体为犯罪嫌疑人,也就是说,只有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才属于坦白;二是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3、当庭自愿认罪。所谓当庭自愿认罪,是指被告人当庭自愿承认被指控的犯罪。是否构成当庭自愿认罪,实践中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认罪须在当庭,被告人在侦查、起诉阶段认罪,而当庭不认罪的,不能构成当庭自愿认罪;有的被告人当庭不认罪,庭审结束后、宣判之前表示认罪的,一般也不应当认定为当庭认罪。

二是认罪的程度只要求被告人承认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即可。

三是认罪只要求被告人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不要求被告人必须承认指控的罪名。

二、关于自首情节中“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

自首是本文论述三个量刑情节中最为重要、最为复杂也是实务中遇到疑难问题较多的情节。除《刑法》规定外,在司法解释方面就自首作出专门解释的,分别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下称《具体意见》)、《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下称《批复》)、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可见,认定自首情节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已相对完善、规范。综合上述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司法实务中有12种情形可认定为自首的“自动投案”,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残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以信电投案的;

3、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

5、经核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视为自动投案;

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7、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亲友主动报案的,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8、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标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没有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交代自己罪行的;

9、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推脱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10、在司法机关未确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

11、因特定违法行为被采取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期间,主动向执行机关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为的;

12、在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也应当认定为“自动投案”。

以上标明最高人民法院对自首中的“自动投案”采取的是宽松的态度。只要能体现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的,即可认定为“自动投案”。

三、关于自首情节中“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认定问题

1、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虽然并不要求供述全部犯罪事实,但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交代其姓名、职业、地址、前科等情况,若因其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等情况而影响定罪量刑的,不能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2、在犯数罪的情况下应区分“同种数罪”和“不同种数罪”的具体认定。《解释》第2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这就是刑法的“余罪自首”制度,这一制度仅适用于“不同种数罪”的情形,而“同种数罪”情况下不存在自首情节的认定,但可酌情从轻处罚。

3、要注意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自首情节的认定。对共同犯罪案件,《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四、关于自首行为的主客观一致的认定问题

司法实务中,认定被告人是否具有自首情节,必须查明其主观上是否有认罪、悔罪态度,客观上是否表现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以及供述时是否诚恳配合诉讼的活动。

客观上被告人应“言行一致”。实践中,有的被告人在被抓获时虽声称已经打算或正准备去投案,但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在其身上、携带的物品、驾驶的交通工具等处发现与犯罪相关的物品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另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也不能认定为自首。

主客观是否一致还要看被告人判决前的最终态度。《解释》第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前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这就是说,对被告人自首情节的认定应结合整个诉讼活动综合考虑。被告人的供述前后反复的,只要能在一审判决前终能如实供述的,仍应当认定为自首。

五、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的联系与区别

1、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是类型相同、程度不同的量刑情节,均属于“可以”型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

2、构成自首必然同时构成坦白和当庭自愿认罪,也就是说自首已经涵盖了坦白和当庭自愿认罪;认定自首或坦白,被告人必然当庭自愿认罪,否则就不能认定有自首或坦白情节;

3、自首、坦白是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而当庭自愿认罪是酌定的从轻处罚情节;

4、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从轻处罚的功能程度呈依次递减。

六、自首、坦白、当庭自愿认罪在量刑中的具体适用问题

1、关于自首情节的具体适用

①注意把握自首情节处罚功能的适用。自首情节属于法定可以型从宽处罚情节,具有从轻、减轻、免除三种处罚功能。一般情况下,对于自首情节,都应当从宽处罚,但对于那些其他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被告人主观

违法之后悔悟过来的,并且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并且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希望以此能够获得减轻处罚的机会。对于那些真心悔过的人,法律是允许给予减轻处罚的机会的。

全文2.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0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新时间:2024-01-11 14:15:12
查看职务犯罪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职务犯罪 最新知识
针对法庭上自愿认罪减轻有什么规定?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法庭上自愿认罪减轻有什么规定?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