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鉴定是指在法院尚未立案受理前,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时人协商后委托鉴定机构对民事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专业分析和鉴别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商事争议的发生日益增加,当事人自行进行相关鉴定后再起诉的情形不在少数。而诉前委托的法律地位也有人存在疑虑,担心事前鉴定在诉讼中无法得到采信,因而无法切实保障自身的合法利益,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首先,诉前鉴定不是司法行为,它属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范畴。从诉讼立案程序的角度讲,当事人起诉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这些事实和理由一般包括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还有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受到侵犯或发生争议的事实等等,如合同纠纷中的有关质量问题及由此造成损失的事实,如不经过专业鉴定或评估,其责任原因和经济损失就不能确定,原告起诉时其诉讼请求及诉讼标的额也就不能具体明确。因此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原告起诉的条件来分析,诉前鉴定是某些当事人为起诉进行举证准备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它不仅对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还对诉讼程序的启动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法院应予准许。该法条无论从正向或反向解释来看,都可以得出在立法层面已承认和肯定诉前鉴定价值功能,另一方当事人即使提出异议但没有证据足以反驳的,法院也不应准许其申请重新鉴定。因此,诉前鉴定行为并非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人不得对其横加干涉和阻止。
再者,对当事人而言,鉴定可以在诉前自行委托或在诉讼中向法院提出鉴定申请后完成。两者虽然时间发生上有区别,但鉴定行为在本质上属一项科学实证活动,它是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或单位借助一定的技术或手段对专门性问题而作出的判断,无论诉前或诉讼中完成的鉴定,鉴定结论在法律上只属于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它必须经过庭审质证审查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对鉴定后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作了列举规定
一、什么是司法鉴定
1、司法鉴定的含义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1)广义上讲,法院委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属于司法鉴定的范畴;
(2)狭义上讲,法院委托非医学会组织的医疗过错鉴定为司法鉴定本站讨论的司法鉴定仅指狭义概念的司法鉴定。
2、司法鉴定的原则
(1)合法、独立、公开;
(2)客观、科学、准确;
(3)文明、公正、高效。
3、司法鉴定费的缴付
(1)申请人提起司法鉴定的,费用由申请人缴付;
(2)法院依职权委托司法鉴定的,由法院确定费用缴付人。
二、评估鉴定和司法鉴定评估区别: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这一种活动。司法鉴定包括价值鉴定、医疗纠纷鉴定、伤病鉴定等。说到与资产评估的关系是指,一般司法机关会考察了解一些专门性单位(如评估机构、医疗机构),然后指定为司法鉴定资质。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