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没有法律依据解雇劳动者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选择不继续履行,并支付经济赔偿。如果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以通过调解或仲裁维权。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乡镇、街道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仲裁则需要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劳动者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若用人单位没有法律依据解雇劳动者,劳动者则有资格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选择不继续履行,并支付经济赔偿(即两倍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单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1.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2.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诚实、合法、公平、合法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遵循公平、合法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歧视劳动者。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不得违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享有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申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若用人单位没有法律依据解雇劳动者,劳动者则有资格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选择不继续履行,并支付经济赔偿。同时,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合法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形式歧视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享有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申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