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程俊琳
难觅分红概念的私募基金近期兴起了新风尚,不少私募基金公告分红,在兑现收益的同时起到安抚投资人的目的。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多数投资人对“分红”概念偏爱有加,一直只专注收益的私募基金近来也改变策略,采取更多营销方式维护持有人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银沙策略精选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6月3日单位份额现金分红0.041元。实施分红的并不是这一只私募基金,朱雀8期于5月16日进行了第1次分红,每份信托单位派发0.3245元。不久之前,中国龙增长1号、融昌一期等私募基金均亮出分红计划。今年以来,就有包括金瀛1号、海昊1号等私募基金打出分红牌,进行分红的私募基金超越了过去多年总和。
事实上,一直以来,私募基金极少打出分红概念,阳光私募基金是否分红,由信托公司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商定,投资者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且大部分阳光私募基金会在信托合同中明确分红的方式只有份额再投资一种。这意味着,过去投资人要想“落袋为安”,能采取的方式只有一种,即在开放日时赎回收益部分,并保留100万份最低份额。
有私募分析人士认为,私募基金之所以今年以来集中亮出分红计划,是私募产品逐步市场化的体现。他认为,今年以来市场环境并不乐观,客户赎回意愿加强,进行一定比例分红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不仅如此,目前投资人依旧热衷分红概念,认为“能分红的产品管理能力强”的投资人不在少数,不少私募基金在听取客户意见后,采取了一种折中做法。前述人士认为,在今年大幅震荡的市场行情中,适当的分红使投资人落袋为安也确实起到一定安抚投资人的作用。
某私募基金掌门人认为,私募基金进行分红,这是过去行业所不存在的现象,一来是私募市场化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私募基金公募化的最直接体现。“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业绩是最大的考核点。在业绩近乎均衡的前提下,私募基金也在寻求营销亮点,合乎投资人口味的分红无意是最好的法宝,这也是我们向公募基金借鉴的结果。”上述私募基金掌门人告诉记者。
全文82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