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纠纷处理应当遵循什么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1.依法处理原则。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医患双方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调处,按章办事;
2.维护稳定原则。发生医疗纠纷后,各方应首先保障医疗机构工作秩序,不得影响其他患者合法的医疗权利;
3.公平公正原则。医患双方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既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4.统一协调原则。发生医疗纠纷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协调行动,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
处理方法:
1.协商解决:这是最基本的解决方法,患者和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对纠纷进行解决。双方可以通过沟通、调解等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相关的协议或调解书。
2.医学鉴定:这是一种通过专业医学机构或医学专家对医疗纠纷进行客观、科学鉴定评估的方法。患者或医疗机构可申请进行医学鉴定,由相关医疗鉴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医学鉴定的结论会对纠纷的处理和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3.仲裁或调解:仲裁或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或调解机构介入,对医疗纠纷进行仲裁或调解的方式。第三方机构会对医疗事故的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并依法作出仲裁或调解决定。
4.提起诉讼:当其他解决方式无法达成一致或不满意时,患者或医疗机构可以选择提起诉讼。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或其他法律救济。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5.行政投诉:患者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要求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行政主管部门会根据投诉内容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决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二、医疗纠纷处理收集什么材料
遇到医疗纠纷时,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需要收集一系列相关材料作为证据。这些材料主要包括:
1.病历资料:这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核心证据,包括患者门诊病历、住院志(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出院(死亡)小结等。这些资料能够详细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对于后续分析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至关重要。
2.费用单据和清单:包括相关的医疗费单据、护理费单据、营养费单据、交通费单据等。如果患者伤残,还需提供残疾等级证明和残疾用具费单据;如患者死亡,应提供丧葬费单据。这些费用单据和清单能够证明患者因医疗纠纷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3.身份证明材料: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身份证、户口本等,用于证明患者及其家属的身份关系,确保投诉或诉讼主体的合法性。
4.专家意见和鉴定结论:如有需要,可以寻求相关专家的意见或申请医疗事故的鉴定。专家的意见和鉴定结论可以为纠纷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其他证据:如录音录像资料、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可以进一步证明医疗纠纷的事实和过程。
三、医疗纠纷处理需要注意什么
1.向卫生局申请处理和向法院起诉这两种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如果有这种情况,按照诉讼阻却行政处理的原则,将直接进入诉讼程序。
2.影响医疗事故赔偿额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因素,在医疗事故鉴定书中会有列出。
3.在诉讼过程中,遵循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即院方有责任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诊疗护理常规,如果不能证明,则责任在院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