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有效,要看具体约定。陷阱合同是指在现实中,不少人为了找工作而委曲求全,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陷阱。不少用人单位利用劳动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向劳动者收了押金、风险金、培训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数额不等的金钱,劳动者稍有违反管理的行为,用人单位即扣留这部分押金。这是违法的。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务。
合同条款明显向着用人单位倾斜。这类合同多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也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规定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而大部分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并不了解条款的含义,往往是看人家签,自己也跟着签。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合同中一些用人单位免责的条款,将对劳动者十分不利。
如果发生劳动争议进行仲裁或诉讼时,劳动合同里违法的条款是无效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是不会支持的。当然,合同里的部分条款无效,并不必然导致整个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仍然有效,仍然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一、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常见的合同陷阱:
1、对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缺少了解;
2、对交易对方是否为适格主体缺乏认识;
3、对担保人的具体情况疏于审查;
4、对抵押财产的状况怠于查验;
5、口头变更合同后未用书面形式确认;
6、未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利;
7、合同条款语意模糊,易产生歧义;
8、合同缺乏专人管理而超过诉讼时效。
二、合同生效的情形
合同生效的情形:
1、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是具有相应订立合同的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主体。
2、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条款内容的约定必须是出于真是的意思表示。真实的意思表示需要合同双方当事人内心与外部行为是一致的。
3、合同的内容条款没有违反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和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全文77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