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东市地方储备粮的监管,对各代储库实行合同化管理,明确权利、义务,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储备粮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保人员整体素质。市局先后编写了《粮油储藏管理知识》和《粮油仓储管理实务》,采取举办短训班、开展职业等级培训及现场观摩等形式,定期组织仓储防保人员学习培训。同时,不定期地组织业务骨干“走出去”,赴省内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摆问题,及时修订、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标准和奖惩措施。日常工作中,各中心库广泛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推行半军事化管理,打造和谐团队,增强竞争力,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在争创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示范库活动中,有四个库通过省级规范化管理示范库考核验收,被授予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示范库”称号。
三、以实施绿色储粮工程为抓手,提高科学保粮水平
储备库体系建成后,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储备效益,指导各单位认真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大力推进绿色储粮工程建设,加强储粮技术研究应用,积极推广以“膜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电子检测”系统为核心的先进适用储粮技术。通过开展“威海市安全储粮配套技术应用优化调研”,建立区域储粮模型,提出安全储粮技术应用优化方案,区别不同仓库,应用不同的储粮技术;根据不同季节粮情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储粮技术;日常工作严格执行储粮规范,深入开展“一符、四无”活动,严格执行“7.3.1”粮情检查制度,落实防治措施;对粮情复杂的库点加强监控,异常情况及时处置等,均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高大平房仓“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后续研究”成功,实现了在一个轮换期内,库存粮食只需熏蒸一次的目标,年吨熏蒸费用平均为0.062元,较常规熏蒸节省95%,较全仓环流熏蒸节省80%。近几年,全市有8项储粮科技成果分获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和威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四、以整合社会优势力量为手段,推进储备经济发展
各级粮食部门把握实行粮食市场化和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新机遇,加快整合社会粮食收购、加工、供应、运输和营销网络资源,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首先,整合粮农优势,掌握粮源,提升储备品质竞争力。我们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了农企双赢目标。全市现已落实订单28万亩;结合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农村粮食经纪人制度,粮食经纪人队伍发展到一千多人,为储备企业最大限度地掌握粮源创造了条件。
其次,整合库、厂优势,实现储备轮换加工增值。针对粮食收储和加工企业各自为政、产业链失调、综合效益低的实际,积极引导中心库和加工企业合作,既保证了市场成品粮供应,又实现了加工增值。
第三,发挥粮食库存优势,适时吞吐,提高储备综合效益。针对去年小麦价格波动较大的实际,各储备企业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掌握有利时机,适时轮换、抛售储备粮。在本地粮食减产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外采,增加有效库存。全市依托储备体系,通过竞买采购小麦2.8万吨,组织移库临时储备小麦3万吨。
第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储备效益。充分利用仓储企业优势,推广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广泛开展与粮食加工、储备粮库及运输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几年来,各库积极搭建实现散装、散卸、散运、散存平台,添置散装散卸机械设备18台(套),年节省流通费用200万元。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