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为提升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向青少年儿童宣传普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全面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5月23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起,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委、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12个部门共同实施的关爱健康、关注未来——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在京正式启动。该活动得到了雀巢、汇源等食品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领导小组主任、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在改革、发展、建设等方面,始终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国家先后发布实施《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旨在迅速提高我国儿童的整体素质,尽快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这次启动的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少年儿童食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行全民动员,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全面促进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业健康发展。将通过健全监督体系,加强监管,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社会氛围。
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有四项主要任务:第一,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具体要求是一要积极创新形式、创造条件,组织开展青少年儿童通俗易懂、丰富多彩、踊跃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二要关注青少年儿童中弱势群体的需求,特别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及边远山区青少年儿童的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状况;三要扩大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协作,积极吸收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四要发动社区、学校、食品企业等各方力量,积极参加到行动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的良好氛围。
第二,健全和完善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健全青少年儿童食品的技术保障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认证体系;三是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体系,有力促进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障的全面提高;四是建立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专项基金。以切实推进实施青少年儿童食品科技创新战略,加强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及营养的科研开发,向贫困地区、家庭条件困难、营养缺乏的儿童提供必要的资助,综合解决青少年儿童的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等。
第三,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青少年儿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弱的现象,目前又比较缺少专门针对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的教育。因此,教育先行在此次食品安全行动中就尤为重要,要从基础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要加强青少年儿童对安全饮水、消除碘缺乏病、消除维生素A缺乏病的认识和教育,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儿童形成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提高青少年儿童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要在全社会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加大普及食品科学及生命健康知识,提高家长正确选择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促进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
第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以新闻专题、专栏、专版等形式,积极传播食品安全与营养的科学知识。建设好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官方网站国家青少年儿童食品质量安全网,主动宣传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各项工作的进展动态,树立扶优扶强、打假治劣的宣传向导。建立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的服务网络,建设与广大消费者互动的沟通平台。
蒲长城强调,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是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开展的一项行动,它将成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保护青少年儿童、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业的重要内容。
据悉,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还专门成立了由全国30余名食品安全和教育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的专家委员会,并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了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将充分发挥各部委、大专院校、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的科技优势,制订国家有关青少年儿童食品标准,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也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他说,我国有4亿多青少年儿童,为他们供应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守护其健康成长,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的成长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方式和饮食内容。由于一方面儿童免疫系统功能未发育成熟,对于食物中的致病菌抵抗力较差,对污染物的解毒能力也远不及成年人;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素的需求十分旺盛,营养价值低的食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构成严重威胁,而这种威胁往往被家长和社会所忽视。在以儿童为消费主力的食品当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和营养品质问题。
研究发现,5岁之前是一个人一生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饮食习惯一旦形成,更改起来十分困难。研究证明,幼年到童年时期的饮食,对于决定一个人的体质有重要影响,会留下所谓代谢印迹。幼年时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或者幼年时严重营养素不足的经历,都会增加成年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另外,由于未成年人的食物选择行为不可能如成年人那样理智,更需要全社会对他们的饮食环境进行规范和保护。为了改善少年儿童的饮食环境,各国政府都纷纷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
罗云波解释说,在此次行动当中,专家们所承担的技术支持工作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多学科、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机制中,在与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协作中,才能有望得到有效解决。专家委员会将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目前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帮助相关部门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同时为社会提供可靠的量化数据,提供对食品安全性的科学评估结果;动员本行业科研力量开发出有益青少年儿童健康的高品质食品;编写各种宣教材料,并积极探索高效可行的传播途径,通过新闻媒体、学校课堂、科普读物、宣传橱窗等多种措施,向城乡广大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辨别和采购优质、安全食品的能力,引导全社会的青少年及家长转变消费观念,更加重视食物的内在品质,引导食品生产行业转变生产观念,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向着生产出更安全、营养、健康的食物的方向发展。
全文2.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9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