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日前,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公布了《购物塑料袋》、《塑料购物袋的环境、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塑料购物袋的快速检测方法与评价》等3项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截止日期为2008年3月4日。上述标准对塑料购物袋的定义、颜色、厚度、标识、承重等各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世纪初的1902年,当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轻便、结实和方便的塑料袋时,一定不会想到,这项发明如今却成为了“史上最糟糕的发明”。菜市超市购物用塑料袋,出门拎东西用塑料袋装,垃圾用塑料袋……而人们要想与出没于各个方面的塑料袋彻底“绝交”,真的那么容易吗?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国内有专家预计,利用经济杠杆,实行这一政策将会有效降低三分之二的塑料袋使用量。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的部分零售场所和市民后发现,在为“限塑令”叫好的同时,很多人也对这一禁令能否真正推行表示了疑虑。究竟是选环保,还是图方便?上令能否下达,习惯了免费使用的消费者是否认账,这些都是未知数。
未知一:一个塑料袋该收多少钱?
“看来以后再到超市购物,塑料袋要省着用了!”这是在国企上班的王女士听说消息后的第一反应,“还有,家里的也得数着用了!”
在我市的各大超市中,蔬菜、水果和散装食品都需要装袋才能称重,结账时还要在这些袋子上套上更大的塑料袋,一般超市都规定吃的、用的、生的、熟的东西都要单独装袋。如此算来,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一两个塑料袋根本难以满足需要。
美特好超市总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关于塑料袋收费,他们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目前正在制定对应措施,至于塑料袋具体如何定价,如何收费,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有媒体报道,有专业人士认为把塑料袋的价格定在0.3元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这也可能是个不小的负担。
未知二:不用塑料袋用什么?
走访中,多数受访者表示,塑料袋不会用完就扔,多半还会再次利用,一个塑料袋通常能够循环使用两三次。市民贾大妈告诉记者,“一般买完东西,我都会把塑料袋收起来,超市的袋子质量好,出门可以装东西,买菜用过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可以放垃圾。”她还说,塑料袋要收费了,就把以前的网兜、布袋翻出来一起用,这样可能少用几个塑料袋。
许多年轻人则倾向于在超市里直接购买塑料袋,“每天带着购物袋或菜篮子去上班是很不现实的事。”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女士认为,如果买一些生鲜食品,比如肉类、海鲜什么的,装在布袋或菜篮子里,又是水又是味儿的,很不方便。
也有人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虽然免费提供塑料袋,但成本也需要消费者买单,如果大家都自备购物袋,受惠的将是消费者自己。沃尔玛事务部经理田亚君表示,“我们很支持这项政策。其实,沃尔玛太原店自开业以来,就有大号布袋向顾客出售,售价3元,希望能够使消费者逐步接受这样的环保新方式。”
除了塑料袋,我们究竟还能用什么?这的确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未知三:收费能否减少“白色污染”?
记者在我市城中村的市场上看到,零售摊贩用的各色塑料袋都是以极低的价钱批发来的,对于塑料袋收费这回事儿,很多摊主表示不太清楚。有的市民认为,即使收费也能承担得起,不会因为收费而停止使用塑料袋。
由收费到付费,应该说是遏制“白色污染”的第一步,仅有这个禁止免费销售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环保的需求。关键的问题在于,用什么来替代塑料袋?在利用经济杠杆原理将环保成本分摊给公众的同时,有关部门应该下功夫研制开发环保型可降解的塑料袋替代品,免费提供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百姓方式的影响,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在省城太原,“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对于消除白色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具体实施起来,恐怕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编后
近几年的生活中,消费观念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减少塑料袋污染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培养生活方式、从减少使用塑料袋开始,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的环保理念。比如,消费者可以拒绝一次性包装和过度包装;商家在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布袋、可纸袋等环保购物袋供选择。正如英国《卫报》所说,“在抵制塑料袋的问题上,公众的参与非常重要,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