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总部落户数,北京已超过纽约和伦敦;世界级跨国公司分部数,北京也已超过东京。然而,北京仍然算不上世界城市。差距是什么?人才!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中心发布报告称,与纽约、伦敦、东京相比,北京在人才产业、人才环境、人才投入产出等方面依然有不小的差距,迈向世界城市的路仍然漫长。
这份《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10~2011)》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牵头。报告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的主题,盘点年度北京人才工作的现状,并对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预测。
报告指出,北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然而,建设世界城市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缺乏人才汇集,世界城市只能是美妙蓝图。目前,北京的短板正是在人才领域上。
报告执笔人认为,当今世界城市的典型产业特征是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特别突出。纽约、伦敦、东京都有50%~55%的从业人员集中在这3个产业中,而北京的此项数字只有17%左右。这凸显出北京人才产业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不合理之处还体现在:从人才规模来看,北京的人才基础雄厚,人才总量大约是纽约和伦敦的3倍、东京的1.5倍;但从人才质量来看,北京难与其他世界城市相提并论——北京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科学技术领域)活动力数量为204人/年,而纽约、伦敦、东京分别为664人/年、410人/年和795人/年;北京25岁以上劳动力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只有10年,而纽约则为16年。
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国际化,迫切需要一支拥有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理念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支撑,而目前北京市的人才发展面临结构性短缺,还无法满足世界城市的发展要求。报告执笔人对记者说。
北京在人才经济环境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报告对此列举了几组数据:北京GDP总量为1510亿美元,约为东京的1/10、纽约的1/4和伦敦的1/3。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256美元,约为伦敦的1/12、东京和纽约的1/11。这种现状制约了北京对国际人才的吸引。
除了经济环境,人才事业环境、人才生活环境和人才人文环境也不容乐观。从事业环境来看,目前,北京市所拥有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有21家,超过纽约(18家)和伦敦(15家),总部经济特征明显,但都是国有大型企业。
在人文环境方面,北京高等院校云集,在数量上超过纽约和伦敦,但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而且,到目前为止,北京还没有一所称得上世界一流的大学。
在人才投入产出方面,北京更是有所不及。在公共教育投入方面,纽约的财政投入比例达到6.1%,伦敦为5.6%,东京为3.54%,而2009年北京仅为3%;在公共卫生投入方面,纽约财政投入的比重达15.4%,伦敦为7.7%,东京为6.7%,而北京仅为1.4%;在科技投入方面,东京的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在4个城市中居首,为3.2%,其次是纽约和伦敦,分别为2.6%和1.89%,北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最低,占GDP的比重仅为1%。
舍不得投入,就难以奢望高产出了。在人才经济产出方面,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劳动生产率,北京都落后一大截。北京人均GDP是东京的1/17、纽约的1/8和伦敦的1/7,劳动生产率是东京的1/17、纽约的1/12和伦敦的1/9。
在人才科技产出方面,北京被授予专利的数量与上述三大城市的差距较为明显,国际三大期刊检索(SCI、SSCI和A&HCI)论文发表数量也严重少于其他3个城市。
报告执笔人还特别提及,国际化是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吸引人才聚集的基本条件。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越高,集聚世界各国人才的能力就越强,激发城市活力和创造力的功能也就越强。现在,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外籍侨民占本地人口的比重仅为0.68%,国际组织总部数量只有4个,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约为纽约和伦敦的1/8。从跨国金融(非金融)公司的国际化指数来看,北京也低于上述3个城市。
报告建议,北京应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吸引政策,完善人才薪酬、税收、社保、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在人才投入方面,应改革人才投入制度,建立人才投入回报机制。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