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生效后,如被执行方拒绝履行义务,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扣押、冻结、划拨、限制出境等。同时,法院还可以将被执行人的不履行义务信息通过媒体公布,以起到警示和威慑的效果。
如果生效的民事判决不被遵守,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还可以实行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起诉两年后仍不执行,如何加强法律保护"
针对两年后仍不执行的案件,可以加强法律保护,首先,法院可以加大执行力度,通过强制执行措施让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其次,可以提高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例如限制出行、冻结财产、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再次,可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受到制约。最后,也可以通过立法完善执行制度,例如设立执行期限、建立执行保障机制、明确执行责任等,从源头上防止被执行人的逃避行为。
总的来说,对于不遵守民事判决的当事人,法院有众多有效的执行措施,包括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实行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立法完善执行制度也是防止被执行人的逃避行为的重要途径。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全文81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