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当事人完成案件审判程序的时间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案件审判程序,若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则应在3个月内终结执行程序。如果需要延长执行期限,则应报院长或副院长批准,并且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在人民法院作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判决后,当事人应当依照规定的时间限制,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案件审判程序。对于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终结执行程序。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执行期限,应报院长或副院长批准。申请延长执行期限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5日内提出。
民 事 案 件 强 制 执 行 多 长 时 间 ?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程序分为多个阶段。首先,在判决生效后,当事人需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如果当事人在期限内未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接下来,法院将进行受理、发出传票、调查取证等程序。在查明案件事实后,法院将依法作出执行裁定。当事人不服裁定,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复议机关受理复议后,在15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综上所述,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期限根据案件情况而异,但一般而言,程序不会超过1年。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执行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程序分为多个阶段。当事人需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判决内容,如未能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受理、发出传票、调查取证后,依法作出执行裁定。当事人不服裁定,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因此,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的期限根据案件情况而异,但一般而言,程序不会超过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