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市政府成功推出放心馒头工程以来,使市民重拾食品安全信心。这是事实。然而,这个放心馒头上市后,紧接着的一个话题又摆上桌面:由于馒头价格出售偏低,生产者杏花楼食品厂基本无利可图。于是坊间疑惑这样的民心工程能否持久?
放心馒头未来之所以令人担忧,我认为是人们在馒头放心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误区。
你看人家杏花楼的馒头多便宜。这是众多市民对放心馒头赞美。把价格低与食品安全简单地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食品安全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一些食品不安全,多与低成本制作相关――投入少,获利多,由此促使一些企业、个体户在吃商品上不讲良心、不讲道德,不讲规矩。而我们这些消费者,时常不就因图个便宜而买下了不安全食品?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上海电视新闻有这样的报道,郊区一些食品小企业关门了,原因就在于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督的力度,发现这些小企业生产条件不符合标准,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于是就查一次罚一次,弄得这些原本靠低成本生产食品的小企业活不下去了,而有一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面对这种加大处罚的力度,决心采取割腕措施,花大价钱投入生产设备更新――不必怕吃罚单了。这个新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食品安全并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廉价基础上的。
好了,现在放心馒头来了,我们一些人已经习惯于既要便宜又要好吃的食品消费定势。我不禁设想:倘若这回的放心馒头价格,按其包括企业品牌价格在内的生产成本计算定价格,甚至超过了同类厂家的售价,我们的消费者会不会欢呼这是放心馒头?
有人还认为,放心馒头这是民心工程,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那么我要请问,这个社会责任,是不是独指这家企业要承担?倘若是,那干脆将这家企业改制――社会福利工厂,岂不是更讲得通?我们既然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企业走向市场,它必然要计算赢利。一个产品,比如馒头,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本。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难道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出钱?
馒头如何让人放心,折射出的是食品如何让人放心的普通性课题。应当承认,放心馒头的推出,作为一项应急性的措施,它对于稳定市场的食品安全,稳定人心具有强制性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示范震慑作用。但是,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全社会安稳、关乎全体人口利益的命题,我们的思路的立足点应当全面些、宽广些。
作为政府,在抓食品安全的方法上,首先要从市场经济这个我国基本现实出发,即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法则的前提下,确保食品安全。这样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才能让食品安全的健康道路上持续前行,归根到底这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问题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抓食品安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道新课题、新考验。虽然我国提出并开始搞市场经济已经二三十年,但我们的执政是从计划经济开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理解的那一套计划经济,包括命令企业干什么就是什么,可以不计成本,可以无偿生产,甚至可以倒贴。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比如,在食品安全上,政府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企业进行监督、制约、指导,才能真正打造成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放心。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